胡耿已经两个月没去学校了。
在王老师的眼里,胡耿似乎有着难以说清楚的复杂性格。他经常在上课时大吵大闹,让人忍无可忍。老师只能把他安排在离讲台最近的地方就座。他故意捣乱纪律,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他也可以带领全班同学赢得全校的广播操和艺术节的一等奖。他可以在上英语课时突然起身就走,也可以在他喜欢的美术课上追着老师问个不停。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差的,尽管每年他都要在学校失踪一段时间。
去年年初,尊重胡耿的意愿,老胡给他办了休学手续,送他去了衡山一家武术学校。结果,一个月后,儿子受不了学校的苦,逃回来了。他在学校学到的几手三脚猫功夫成了对抗父亲的砝码。
胡耿说:"反正,你打我,我会还手。你不要讲别的,怕你这么多年了我还怕啊?"老胡一再退让,一再宽容,一再尊重,胡耿却倍加反感,毫不领情。他开始了和老胡的"冷战"。不正眼看老胡,不和老胡说话,不和老胡一个桌子吃饭。老胡在客厅,他就进卧室。最后发展到不愿意回家。
胡耿说:"我对我爸特别恨。我就是恨他。我就是恨我爸爸。"胡耿妈妈说:"我现在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他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是什么原因。我现在这里也正在寻找。"[xii]
这个录像的片断提出了两个问题:孩子为什么拒绝学校?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
让我们接着察看这份录像后面的信息:
远离长沙45公里的乡下外婆家是胡耿逃离父母快乐嬉戏的天堂。在山后的老屋,胡耿和外公外婆度过了人生最初的五年。老屋墙角的蚂蚁和后院的桔子是他最好的玩伴。他的另一个乐趣,就是折腾那台可怜的电视机。
对外孙的不务正业,耿直的外公经常火冒三丈:"他说要到社会上去当混混。当混混就要受法律制裁。别人一脚能把你踢一丈远。"外公的苦心劝告根本无济于事。利用从小外婆对自己的有求必应,胡耿常会从外婆那里蹭来两块钱,在小镇上唯一的网吧里,疯狂地执迷于卡丁车游戏和QQ聊天。[xiii]
这样看来,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并逃离学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孩子的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有关。
孩子的父母太忙,他们把孩子移交给孩子的祖父母。他们的设想是:孩子太小,只要长身体就行,还没有到学习的年龄。等孩子长大一些,长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再把孩子接回来。他们不知道,孩子从0岁开始,就已经进入"非正式学习"的年龄。孩子在入学之前,家长必须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训练,让他们为入学做足够的准备。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开始,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
遗憾的是,孩子的父母太忙。父母们似乎并不认为需要为孩子提供入学之前的训练和准备。他们不承认在孩子入学之前需要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艰难的家庭教育,他们以为把孩子移交给孩子的祖父母就可以"万事大吉"。
中国的父母太忙,这是一个事实。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中国的绝大部分父母都处于各种形式的奔波之中。父母们要么在为谋生而奔波,要么在为更多的金钱或更高的权力、更宏大的事业而奔波。还有少数父母在为婚外恋或离婚而奔波。这些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些父母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回到家庭,但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只是一些特例,没有普遍意义。
目前看来,主要有三类父母:
第一类是"谋生型父母",特指那些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的"候鸟族"。他们外出打工或求学、经商,只在特大的节日如春节期间回家。这是中国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中国农村绝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按照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的比例来看,中国一半以上的父母常年不在孩子的身边(只有少数父母外出打工时把孩子一同带到了城市)。
第二类是"工作型父母"。"工作型父母"像"谋生型父母"一样,也处于谋生状态,但这里的"工作型父母"特指那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或周末、节假日)与孩子在一起。这类父母的生活方式还算是正常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有普遍的意义。
第三类是"事业型父母"。他们属于追求更高的名誉,更大的权力,更宽阔的利益的"高大宽族"。他们已经脱离了谋生状态,但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谋划"、"应酬"或"外交"。他们的作息时间是不确定的,他们不得不见机行事,随时"应酬"。他们可能随时出门,也可能随时回家。他们出门时,孩子可能还没有起床。他们回家时,孩子可能刚刚上床。这些"事业型父母"即使经常回家,他们与"谋生型父母"一样,也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事业型父母"父母往往是商人或行政管理人员,也可能是文艺工作者,还有一种特别的"事业型父母":他们曾经为谋生而心酸地打工,后来脱离谋生状态,成为"高级打工仔"。
"工作型父母"尚可以在晚上陪伴自己的孩子并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和调整。"谋生型父母"和"事业型父母"则完全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他们往往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转交给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
"谋生型父母"或"事业型父母"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保姆是一个可取的办法,但交给祖父母或保姆之后,必须有配套的教育支持。
对于"谋生型父母"来说,他们在外出打工之前,最好巧妙地安排一次或几次非正式的"告别仪式"。通过非正式的"告别仪式",让孩子感受到做父母的心酸和痛苦,让孩子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让孩子在心里暗自发誓: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遭受更多的痛苦,自己必须尽早"当家",拯救家庭。对于"谋生型父母"来说,教育孩子并不复杂,父母所要做的只是让孩子体验并分担父母的生活负担,贫穷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会让孩子较早地建立"责任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过,孩子的理性并不成熟,他们一旦离开了父母的视野,一旦没有了父母的严格的监控,他们容易受同伴的影响而染上种种坏习惯。这需要"谋生型父母"在远方对孩子有基本的"遥控",一旦发现孩子破了规则,孩子必须接受惩戒。孩子的成长需要赏识,也需要有严格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