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事业型父母"比"谋生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更加艰难、更加复杂。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贫穷的孩子往往容易可以适应学校生活,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反倒容易成为厌学者、逃学者或辍学者。富裕家庭的孩子很容易被中国的古训不幸而言中:"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找伟男。""事业型父母"面对的新问题是:虽然贫穷本身就一种教育资源,但富裕家庭不可能为了教育孩子而故意过贫穷的生活,也少有人为了教育孩子而在孩子面前故意"装穷"。[xiv]
从来没有单一的家庭教育模式,不同的家庭需要为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于"谋生型父母"来说,谋生是第一位的。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离开自己的孩子,把孩子暂时托付给祖父母或相关的亲戚。没有必要因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完全放弃谋生的努力。
同样,对于"事业型父母"来说,事业也是第一位的。他们迷恋自己的事业,他们看重名誉,珍视金钱,追逐权力,他们是一群积极的"入世"者。一般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追求。他们会拒绝一切有关"知足常乐"的说辞,他们是一群有欲望、有野心,暗流涌动、激情澎湃的人。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放弃亲自教育孩子的责任,他们更愿意把教育孩子的责任移交给他人。
对于"事业型父母"来说,他们已经无法模仿"谋生型父母"或"工作者父母"去教育他们的孩子。他们已经拥有比较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们已经不需要为生活奔波,他们面临的问题只是:如何利用家庭条件的优越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是相反: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而胡闹、任性、有攻击性,以至于厌学、逃学、辍学?
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可以考虑两个策略:
第一,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一切机会,以自己对事业的理解和迷恋,培育孩子的"事业意识"和"领袖意识"。"事业型父母"可以坦率地告诉自己的孩子:"我喜欢自己的工作"。给孩子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乐趣,让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在孩子面前"哭穷"或装出痛苦的样式。
第二,不再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而是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
这样看来,"工作型父母"可以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谋生型父母"可以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祖父母,"事业型父母"可以把孩子移交给"家庭教师"。
无论如何,不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保姆"。如果没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环境,父母也不可轻易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孩子的祖父母。
原因在于:父母本人教育孩子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当父母把孩子转交给祖父母或保姆之后,这个困难会加倍扩展。
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纵容而派不上用场。并非所有的祖父母都会溺爱孩子。一般而言,如果祖父母没有自己的交往圈子、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他们会感到孤独。如果祖父母因为害怕孤独而愿意接受对孩子的照看,这样的祖父母会因为担心孩子离开自己而放松对孩子的严格、严厉要求,他们甚至会有意无意地纵容孩子的胡闹。
至于保姆,问题就更加严重:保姆可以为孩子提供生活照顾,但几乎不能严格要求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孩子在两岁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就能察觉身边人的社会地位。孩子会根据身边人的社会地位来评估他的教育威信。孩子一旦认定保姆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他会拒绝保姆的任何说辞,他至会不尊重保姆的人格。
这样看来,如果父母是忙,尚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委托给孩子的祖父母,却不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保姆。若祖父母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则必须保证一个前提:淡化祖父母的角色,强化家庭教师的责任。
孩子的父母或者接管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祖父母、家庭教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必须保持基本的教育威信。一切成功的教育,从威信开始。一切失败的教育,从威信的陷落开始。
三、一切教育从威信开始:不仅"正确",且"严格"家庭教育的失败,常常因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基本教育威信。威信一旦消失,家长在孩子面前便失去了"话语权",家长对孩子的苦口婆心的叮嘱或头头是道的劝说便失去了力量。"威信"是教育的大秘密,如果没有威信作为教育的前提条件,家长对孩子劝说越多,孩子对家长越厌恶、反感甚至反抗。
家长的教育威信究竟从哪里来?
家长的教育威信主要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正确",家长给孩子所提供的方向和方法必须是"正确"。即使不能保证完全正确,至少做到比较正确。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向或方法不当,孩子迟早会抵制家长甚至会嘲笑、鄙视家长。
第二个来源是"严格",家长的"严格"显示为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惩戒。孩子需要有基本的自由,但也需要有基本的规则。家长必须和孩子一起制定某些基本的生活规则和学习规则。这些生活规则和学习规则可以口头约定,也可以写在纸上,挂在孩子房间的显眼的位置。孩子一旦破坏了约定的规则,就必须接受严格的惩罚。
家长的"正确"让孩子对家长保持必要的"信任"感,家长的"严格"让家长在孩子面前保持必要的"威严"感。"威严"感和"信任"感一起构成教育的"威信"。一切教育,从"威信"开始。
如果家长只有"威严"而不能让孩子"信任",家长的教育就会退化为教训。有些家长"教育"智慧不发达,"教训"智慧却很发达。如果只有教训而没有教育,孩子会成为唯唯诺诺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尊严和激情。
如果家长只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而没有基本的"严格"要求呢?这会更糟糕。教育一旦取消了"严格",家长就退化为"求长"(或"酋长")。求孩子学习的家长,简称"求长"。
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是重要的,可是,比"教育正确"更重要的是"教育威严"。"严格"要求原本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传统,遗憾的是,这个传统逐渐在减弱、消逝。严格、严厉的教育传统之所以逐渐减弱,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简单地追求所谓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