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如何避免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11月02日 14:58:52 

  孩子制定计划却最后总是不了了之?总是定不下心来认认真真看一本书?做几页作业就被游戏、电视吸引注意力?喜欢变化太快总是“三分钟热度”?这种种迹象总是让孩子自己和家长苦恼,在今天的文章中让中国家庭报漫谈心理专栏作者、精神分析传播师Coco老师教你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几大秘诀,让孩子从此告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家庭教育 | 如何避免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这个话题是一个好话题,因为就我个人而言,从我小的时候长到大,听到最多的其中一句话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过我建议各位家长,从今天开始这样的话尽量就不要再对孩子说,因为这样的话说多之后,可能也会有催眠的效果。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一个人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这个标签再想撕下来,恐怕就会有点难。并且人都有自证预言倾向,意思就是说当我认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做出很多的行为。

  01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所有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注意力的问题,这话一点不假。想想看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还是其他的心理状况,其实都是因为注意力投注的方向不同,而导致最后产生结果的不同。

  注意力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影响它的特点是它投向了哪里。一个人的注意力投向哪里,他就会变成什么样。投向哪里的这个点上,最重要的特征是我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强烈的东西吸引。举一个例子,我们正在房间里面听着舒缓动人的音乐,这个时候突然窗外传来了一生鞭炮的响声,可能那个瞬间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鞭炮声吸走,因为强烈的巨大的冲击会带走我们注意力的方向。好,为什么要讲这个特征?稍候在我们讲到关于注意力会很难持续的八个特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一直贯穿始终。

  第二个影响注意力的品质,是来自于它是以何种方式被投注出去的。所谓的何种方式,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们的注意力既可以以一种带来欢快的,愉悦的,轻松的感受投注到某件事物上,也可能会以一种惊恐的,焦虑的,害怕的状态投注在某件事物上。同样是狗,有可能我看见了狗感觉到的就是可爱,吸引,好玩。但另外一个人看到狗,可能感觉就是害怕、惊慌以及恐惧。我们的注意力都被狗吸引走了,但显然我们的注意力的品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最终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两个关键点大家听清楚了吗,关于注意力的两个特点,第一它投向哪里,越强烈的越容易吸引它,第二它是以何种方式被投注出去的,这个方式本身也将会影响这个注意力投注的结果。

  02

  接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关于注意力无法持续的八个重要的要素。

  1

  转移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吗?比如说孩子哭了,你就会跟孩子说,快看那有只恐龙,或者你跟孩子说瞧,这有个阿姨。或者你又跟孩子说,诶呀 这个真好吃。如果你经常喜欢跟孩子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那我告诉你,以后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可千万不要怪他。如果在一个孩子早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习惯要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去引导他,忽略自己的感受,那么这个过程就可能会形成一个潜意识,这个潜意识就是但凡产生了感受,我都要去回避。可是我们知道,感受是让我们和一个事物保持连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桥梁。也就是说正因为我对某件事物有持续的强烈的感受,我才可能会始终把注意力保持投注在上面。然而等我们习惯了要去转移注意力的时候,这个感受它成长,发展,并且被觉察的过程可能就会被中断,而这个时候我们跟事物的联系也将会被中断。

  所以在这里,第一个关于破坏注意力的叫做转移这个部分,是想告诉大家孩子的感受,他的感受的发展是需要空间的。只有在一个足够的空间里,这个感受才可以慢慢的成型,发展,并且得到完善。然后成为孩子可以去依靠的一个,做判断和选择重要的参照。这个过程就像是幼苗破土一样,我们都知道如果种花,盆里长了小苗,我们去经常动它,这个苗就会容易死。而注意力的这个苗,它本是高度敏感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专注力足够,那么我们需要经常给他一个人去加工和处理感受的空间。

  2

  干扰

  第二个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产生问题的原因,叫做“干扰”。在这里分享一个故事给大家,大概就在前天的晚上,我的一位朋友邀请我一起吃饭,想探讨关于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她提到孩子是生活在她的爸爸妈妈家,也就是跟着自己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外公外婆非常的焦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十分的上心,生怕孩子被照顾不好,所以无论是这个孩子的吃饭,还是这个孩子的学习,还是这个孩子的游戏,外婆都会跟在他旁边,一直叨叨他。说诶呀这个孩子你这个饭你不能光吃肉啊,你要多吃点菜,诶呀你这个不能老是玩游戏,要赶紧做作业。到了做作业的时候,可能又会叨叨说,你这个作业你得快点做,你怎么半天都没有动笔,你看这都几点钟了等等。我想这种叨叨的状态,在我们中国的很多家庭当中其实是不少见的。事实上这样的养育者,我会把他们称之为叫做直升机式的父母。什么是直升机式的父母呢?就是会像直升机一样,始终的盘旋在孩子的周围。想想看,如果无论你做什么,你的脑袋周围都有一架直升机在围绕着你,不断的发出各种各样的指令,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一定会觉得心烦对吗。事实上在这种直升机式的唠叨的背后,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通常在唠叨当中,它有两个东西会在唠叨里传递给小孩。第一个是指令,比如说外婆或者是奶奶催促孙子写作业的时候,你怎么半天还不动笔,这里就包含了一个指令,指令叫做快写作业。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