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这个唠叨里还包含了一份情绪,这个情绪可能是埋怨,可能是责备。这时候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产生了,这个指令它是被包裹在情绪里传递给孩子的。那么你还记得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谈到注意力的两个特征吗?那就是什么东西强烈,注意力就会被投向哪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它的比重更大,远远超过指令,那么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情况下他听不见指令,他听到更多的是成人情绪的那个部分。而当这个部分如果比重太大,比如说过度的焦虑,过度的担忧,对于小孩来说他是无法承担的。
3
中断
第三种导致注意力会不集中的状态是来自于中断,这个中断我将它形容成为叫做给孩子的注意力进行了一场暴力的手术。意思就是说不论这个孩子此刻的状态怎么样,他的注意力状态怎么样,我们都会强行的要求这个孩子按照我们的需要去切换方向。事实上这种状况在我们很多家庭里也是非常常见的,可能我们很多时候由于现实状况的需要,或者由于我们情绪的状态,我们会希望孩子能够马上立刻执行我们的指令。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跟孩子的状态并没有保持一个连接的状态,我们也没有能够去很好地共情他们的感受,这个时候孩子内心没有被看见的感受,没有被理解的感受,这些情绪就可能会被堆积起来。而这个堆积的情绪和感受,同样也会干扰他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那个状态。
我会用一个形容来形容这样的状态,这就好比说我们的一些没有处理好的情绪。就像手机上的APP,我们打开这个APP没有用了之后,这个APP其实它并没有被关闭,它仍然在手机的后台占用着内存。而它所谓占用的内存就是占据了我们的注意力,想想看我们成年人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遇见一件不开心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完这件事,很可能整个晚上我们都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白天工作的时候注意力也不集中。对孩子来说,孩子是非常敏锐的,他们这样的状况很可能并不比我们少。所以孩子被突然强行暴力中断的注意力,将会带来大量情绪和感受的淤积。而这个淤积最后又会占据他注意力的内存,导致他做其他的事情,没有办法非常的顺畅,这是我们讲的第三个原因“中断”。
4
单一
而第四个导致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我将它概括为叫做“单一”。所谓的单一指的就是,孩子聚焦注意力的途径非常非常的少。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学习,再学习。我觉得在这方面,做到极致的学校应该就是我们中国非常闻名的。而这种高度的注意力的单一化,其实也会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状态。从早到晚不是补习班,就是兴趣班。这些孩子呈现出来一个典型的状态,就是没休息,没娱乐,没家务,没家务指的就是在家里的时候,父母也通常不会让孩子去参与任何的家务。大多数时候父母会说你啥都不用管,你只管好你的学习就可以了。其中一点叫做“无关系”,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所以通常情况下他和自己的小伙伴,自己的朋友往来的关系会变得很淡。如果在家里面也很少参与家庭内部事务的共同的完成,比如说家务活,或者一起采购等等,他和家里人的关系其实也只是单一保留着学习的关系。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很难在一个方向上保持非常长的时间。这个不是由于别的任何问题决定的,这个是我们人类大脑生物设置就是这样的。事实上掌管我们专注力的这个部分,是在我们大脑皮层上。应该是在前额叶上,而这个部分它其实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它是有一个耐力的值。也就是说当我们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疲惫,它需要被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再重新恢复这个状态。而这个所谓的休息和再恢复的过程,就是指我们的注意力切换的过程。很会学习的人都知道,要想学习的状态好,通常情况下不要在一个单一的学科上跟自己铆劲,意思就是说不要说硬逼自己一定要学三个小时的英语,假设如果学了两个多时之后,注意力不集中了。那么在这个不集中的状态下,其实是可以切换去看一些别的学科的书,或者找一个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5
记忆
第五个注意力被分散的原因,这个第五个被分散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潜意识一种记忆功能。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总在一个点上被打扰,当我们被打扰过多的时候,一到那个被打扰的点,可能我们就会莫名开始产生心烦,想要去回避这个让我们心烦的状态。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他早前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各种指点,被各种干预,被各种辅导,那就意味着他很可能被打扰的地方是很多的。这个打扰地方多了以后,就会慢慢形成潜意识当中的记忆点。以至于这个孩子接下来在学习或者尝试某事的时候,只要一尝试到原先类似那个被打扰的程度,他就没有办法往下继续深入了。
这个现象在一个学习画画的初中生这里也得到一个很好的体现。这个初中生来到我们这里做咨询的时候,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学画画的时候,每次画到一定的程度他就画不下去。我们都知道画画的难度,就在于水平越高,可以画出来的细节就越多。这个孩子其实基本功非常非常好,我看过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可塑之才,但是他告诉我,无论他的色彩还是他的素描,如果一幅画细节全部画完是100分的时候,他画到差不多70分的时候,他就会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他会觉得非常的烦燥。结果后来在分析当中,跟他沟通才发现,原来这个是跟他早年学画画的时候,每一次他的画作提升到这个部分,老师就会给他安排一个其他的作业,其他的一幅画让他临摹。也就是说,并没有给他找出一个可以往下去耐受更多的,这种对细节观察的挑战和考验的方式,帮助他可以继续往下深入。也就是他每一次画到70分的时候,他就中断了。因此后来他在跟了另外一个老师去学习作画的时候,每次画到类似程度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很难耐受,没有办法继续往下画。那个内心当中遇到这个状态就烦燥的感觉,被一直保留了下来。所以如果不想让我们的潜意识去记住这些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点,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地防止这样的一个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