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
不少父母对孩子过于关爱,正如俗话说的"含在嘴里怕化,放了手里又怕飞"。不管相信不相信,愿意不愿意,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孩子必须自己去面对整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孩子具备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父母才能最终放心安心。
07、让孩子多交朋友,学会交际本领
孩子是需要伙伴的,父母必须明白这个道理,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孩子与伙伴之间有共同的乐趣、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语言,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即使他们之间从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孩子们也会一见如故,亲热地玩儿起来。孩子需要其他小朋友的启发和激励,需要他们的陪伴,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与小朋友交往。
08、经风雨见世面,锻炼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有不少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孩子顺利成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由于缺少甚至没有经历挫折,很难培养起挫折适应能力。如果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又怎么能输得起呢?
为了不让孩子一遇挫折就败下阵来,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以使他们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首先,父母应该转变自己对挫折的消极认识。长期以来,父母们普遍认为,孩子的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因而只能接受良好的环境,误以为"挫折"只能使孩子痛苦、紧张。因此,他们把挫折看成是有害的事情而加以杜绝。父母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
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有好处的。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所以,父母应该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挫折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有利武器。
09、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获得动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一种在合作前提下的竞争,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懂得没有合作就没有竞争。应该注意的是,通过比较寻找差距是为了激发竞争意识,不是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失去竞争的动力,或者使孩子嫉妒别人的成功而使心态失去平衡。有位教育家说过,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孩子就会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孩子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奋斗,去努力。
10、多与孩子讨论问题,增加孩子的求知欲
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是对子女的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如果父母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不应粗鲁而简单地拒绝!反过来,父母提出的问题,孩子不同意,父母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否则就会削弱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在带孩子上街或玩耍的时候,天真的孩子总会提出各式各样大人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因为整个外界世界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一切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也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即使有些问题会使父母一时为难,父母也应尽量满足。反之,如果一个小小的孩子对一切都漠然,倒是智商不高的表现,绝非好事。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所提的问题有所研究。但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的做法和态度,却是所有父母可以借鉴的。确实,孩子所提的一些知识问题,也常把我们作父母的难倒,但是不论怎样,不能给孩子的求知欲泼冷水,在自己不能很好解答时,也应向孩子指出可以再向谁求教,或以后阅读哪一类书籍,激起孩子向书本要知识的热情。绝不要认为孩子提了问题,自己作为父母答不出很难堪,于是对孩子发脾气:"只有你的问题多!你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不问老师?你不知道我有我的事吗?"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学问和知识就是人在不断地探索中,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区别只是大人在有的问题没有适当的人可以求教时,可以自己去看书,寻找答案。而孩子由于知识有限,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这方面能力较差,就更需要父母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