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让孩子知道——谈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6:50 

  题记:请记住这句话吧:"教会孩子爱父母,他才会爱他人,也才会被人爱。"这幅漫画,想来多数人并不陌生。它是1991年高考"三南"卷写作题,漫画讽刺了那些忘恩负义,不思图报的不孝子孙。我对这幅漫画印象特别深刻,不仅是因为后来多次在上课时和学生一起分析它,更在于每次分析它时我就忍不住想:究竟谁之过--孩子?家庭?社会?

  放眼今天的独生子女,我们更忧虑地发现:孝的观念正逐渐淡薄,传统美德正日益失落。不少孩子从小就以"小公主"、"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不少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目无长辈,甚至自妄自大、骄横任性、缺乏爱心。有篇短文《留一份给自己》中这样写道:"中午下班回家,热得满头大汗,桌上正好有一瓶饮料,我拿起来就喝。7岁的女儿一把夺过我手中的饮料,气呼呼地说:'谁让你喝的,这是我的饮料。'然后不依不饶地哭着让我赔,任我怎么劝都没有用。"这位母亲说她的心像被针尖刺了一下,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这样自私?是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好好地想一想。

  "妈妈爱吃鱼头",我希望父母们千万别再给孩子做这样的"榜样"了!

  1、让孩子知道并感恩家长给他的爱。

  孩子不孝敬父母是父母娇惯的结果,也是"妈妈爱吃鱼头"行为"榜样"的结果。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自己不吃,让孩子吃,自己不穿,让孩子穿,甚至给孩子当马骑,使孩子感觉到父母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有些父母有好吃的总是先让给孩子,有吃的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自己吃"鱼头",还谎称自己喜欢吃"鱼头",久而久之,对孩子的"爱"在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这就是以我为中心,非我莫属的自私霸道的坏习惯,孝心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真心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的感受爱、体味爱。也许我们许多家长已经习惯于付出,并不希望得到回报或感恩,或者认为孩子少不更事,自己的作为没有必要对他们解释,因此孩子只是静静的等待获取,从来不知道父母或亲人对他的殷殷之情。这实在不足取。家长的作为要对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知道并体味亲人给他的爱,这个过程也是教会孩子学会爱的过程。当你把好吃的东西给孩子吃时,告诉孩子你也喜欢吃。比如喂宝宝好吃的,说:"好香,也让妈妈尝尝好吗?"就说吃鱼,把鱼肉夹给孩子时,要告诉孩子妈妈也喜欢吃,别让孩子真觉得"妈妈喜欢吃鱼头"!在帮孩子做事时,同样应当进行教育,比如帮孩子穿衣服,可边穿边说:"现在我帮你穿衣服,等妈妈老了,你帮妈妈穿衣服,好吗?"我在给孩子吃东西时,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自己也分一份吃;而且有好吃的东西都基本上三人平均分。比如买鸭翅膀一般买四只,一人一只,剩下一只最后我说:"妈妈辛苦了,给妈妈吃。"而他妈妈常常又将大半只给孩子,说:"奖给儿子吃,儿子将来要带爸妈到国外玩呢!"这样做不是斤斤计较,而是觉得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懂得父母的爱,珍惜父母的爱。

  2、让孩子知道并感受父母的艰辛。

  有句古话,很耐人寻味:贫穷出孝子。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穷,所以孩子更容易体味到父母的艰辛,倍觉父母爱的可贵;因为穷,所以孩子从小就懂得帮助父母做事,容易形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帮助父母的品质与习惯。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只知道对孩子无私的爱,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恩爱。曾有报道:有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离乡背井在北京某高校门口拉小提琴,为女儿筹措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让人感动,但实在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孩子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