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真有这样的事。曾经有一所小学,收了一个4岁的孩子入学,过了几年的时间,这个孩子顺利毕业了。后来,当地教育局认为这所小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于是同意这所小学可以继续招收这样低龄的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局给这所小学开了绿灯。但是,我后来听这所小学的校长讲,他们学校以后断断续续地又招收了3个四五岁的孩子;但这几个小孩后来的发展情况,据校长说“都不理想”。
家:怎么不理想呢?存在哪些问题?
罗:据反映,这几个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行,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第二,校长说他们“跛腿”,说他们有的进校以后学语文还马马虎虎,但数学跟不上;有的后来数学成绩上去了,作文又不行了(作文不仅需要语文知识,还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笔者注)。当然,我不一定完全同意这所学校对这几个低龄孩子的培养模式,他们用对待一般小学生的眼光来看待这几个孩子,在我看来就值得讨论。如果这所学校有一个对这几个孩子适宜的大环境,也就是前面讲的至少有几十个同样低龄的孩子组建的一个班,那么许多问题就不再存在,或者说就可以促使学校选择新的培养模式。
家: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多招一些这样的孩子来组建一个班?
罗:在一块地方有这么多这样的孩子吗?
家:(沉默)
罗:当然,现在承担九年义务教学的主要机构--小学,也要改革,包括它的招生办法和招生标准,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对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实的认可。
家:看来还得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早期教育。
罗:对,这只是一方面。我们各位家长,各个幼儿园、亲子园的园长和老师还得做出成绩,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儿童来造成一种新的“现实”,对现在的中小学进行一种冲击,使得整个教育系统更上一层楼。学制要缩短,教育要改革,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