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六种能力远离心理疾病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3日 19:58:15 


我国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据了解,今年之所以取此主题,是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

  在我国,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如果再加上28岁或35岁以下青年人的情况,这个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精神卫生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六种能力,帮助他们远离精神疾病。

  ■多动症、网络成瘾困扰中、小学生

  据统计,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为5.07±1.7%,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在大学生中,16%~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近两年来,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

  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并且,精神障碍有上升的趋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为10.9%。

  ■大人要帮孩子掌握六种能力

  为了使孩子不出现精神障碍,拥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专家解释,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根据孩子的特点,可以具体表述为以下几种能力。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因此,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即使对成年人来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流时,不注意他人的讲话或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大人要帮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

  • 性格培养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