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孩子广泛使用着各种玩具,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运用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从工具箱中翻出一块会吸别的东西的铁块,如获至宝,于是他就用这块铁东碰碰西碰碰,结果发现自己的这块“法宝”只能吸住铁而不能吸其它东西,原来这就是爸爸常说的“磁铁”啊!这种知识经验的获得比家长给的知识不知要好多少倍。
游戏同时也是运用智慧的活动。在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感觉知觉、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不断地解决不同游戏情景中产生的不同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如:还是这个小男孩,一天,跟爸爸出外散步经过一堆黄沙时,他突然问:“爸,要是把铁球埋在沙里,磁铁还能把它吸起来吗?”“你说呢”爸爸有意反问,“不知道啊!”爸爸于是鼓励孩子做做看。他从口袋里找出磁铁和铁球,将铁球埋在沙里,用磁铁在吸,反复了好几次,可怎么也吸不起,于是他得出了隔着沙是吸不起铁球的结论。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忽然,“爸爸,你看!”原来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现象,磁铁上吸附着许多黄沙中的细铁未,很难将它们从磁铁上检抹去,这又极大地激发他开支脑筋来考虑这一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所有游戏都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和创造关系密切,不可分隔。没有大胆的“异想天开”的想象,也就无所谓创造。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就会发现孩子的游戏中充满了奇特想象和不同凡响的创造与主动探索精神。如:……一个用长吸管无论怎样吹也吹不出泡泡的男孩华华,环视四周,决定用短吸管来吹。由于用剪子把长吸管剪短了,一下就吹出泡泡来了,当第一次吹出泡泡时,他笑了起来,并且说:“再剪短些。”于是,又用剪子有把吸管剪短了,这里竟吹出了比脑袋还大的泡泡,看到吸管尖端的大泡泡,这里竟吹出了比脑袋还大的泡泡。看到吸管尖端的大泡泡,孩子高兴得几乎连话都说来出来了。当时附近的小朋友发现华华吹出了大泡泡就问:“喂,华华,你是怎么吹得那么大的?”华华说:“是把吸管剪短了。”于是有个孩子就与华华比吸管的长短,结果华华的吸管比人家长了2厘米左右。周围的孩子都陷入了沉思。,这里, 华华仔细查看了自己的吸管,“啊!我明白了,我的吸管前面是斜的,瞧!”于是就让大家看自己的吸管。从此以后,当看到有的孩子吹不出泡泡时,华华就会告诉他:“把吸管口切成斜形试试,会吹大的!”
从发现吸管和长度到把吸管口切成斜形,这是对事物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这种质变必须在游戏中完成。
在游戏中,必须用语言来表达游戏的情节和内容,来弥补时空,材料的限制,来交流意见,商讨各种问题。开始时,孩子完全模仿成人的用语,用简单的句子组织游戏,逐渐语言也变得丰富起来,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种模仿运用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
3、游戏能促进孩子对良好行为品质的理解及其行成。
当孩子与伙伴们一起游戏时,他的思想情感开始向社会化发展,为了能与伙伴一起玩,他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与同伴发生争吵吃了亏时,就要学习如何对待挫折和创伤。另外孩子在游戏中,在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在模仿成人的行为的同时,也在理解,模仿,学习着成人的各种行为品质。孩子在游戏中常喜欢扮演自己熟悉、感到亲切可信的人:爸爸妈妈、医生、老师、司机、解放军、警察等,并常模仿、学习着这些角色的各种行为表现。一般来说,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要高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水平。一个日常过于好动、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担任“警察”时,会以警察的优良行为的榜样来要求自己,会坚持在交通要道上持续5分钟的执勤,指挥交通保证行车安全和通畅,这会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警察工作的认真和辛劳,感受到其优良行为品质的熏陶。
孩子在游戏时,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