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阶段让孩子能说会道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16日 09:47:37 

  第一阶段 婴儿从出生至4个月

  婴儿从出生至4个月,属于无意识的交流阶段。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
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涉猎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要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咿呀应答——父母应积极应答回应宝宝,使宝宝得到交往的快乐,萌发出最初的交流欲望。

  2~3个月时,宝宝会发出咯咯笑声,还会自发地发出咿呀声。父母应以同样的声音去积极应答回应宝宝,也可以用短词短句与宝宝说话,使宝宝感受到亲人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交往的快乐,从被动转化主动,喜欢和父母进行“咿呀应答”游戏,萌发出最初的交流欲望。

  宝宝2~3个月时,父母还可以教他熟悉自己的名字。一边轻轻地摸着宝宝的小脸或拉着宝宝的小手,一边温柔地叫唤宝宝的小名,让宝宝熟悉自己的小名。

  第二阶段 4-9个月

  4-9个月,为有意识交流阶段。4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应,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灯”、“球”、“狗”等。

  5~6个月时,父母可以手点点宝宝的小鼻子,呼叫宝宝的名字:“谁是冬冬?你叫冬冬吗?你就是冬冬呀!”

  当宝宝听到名字回头或微笑,表示宝宝已知道大人在叫唤他了,父母要用赞许的眼神、夸张的语气表示自己的欣喜之情。

  此外,父母还可以抚摸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让宝宝感知脸部器官、身体部位名称和对应的语言声音之间的联系,如:摸到眼睛,就对宝宝说“眼睛,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不断接受语音和发音的刺激,促进了自我意识和记忆力的发展。

  第三阶段 9-18个月

  9-18个月,为单词阶段。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亲子阅读——引发宝宝对图书的好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父母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角色清楚、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婴儿画报。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父母一边用手指点画面上的图像,一边用清晰、准确、缓慢、简短的词句讲给宝宝听,也可以编成儿歌念给宝宝听,让宝宝感受到语音语调带来的愉悦感,让宝宝开心地跟着爸爸妈妈“呀呀咿咿”练习发音,开口说话,引发宝宝对图书的好奇。

  同时,父母还可以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就画面内容进行的“表达”,鼓励宝宝模仿,使宝宝在游戏中接受阅读训练,喜欢由表情、动作和声音过渡到语词语句与父母进行交流。

  第四阶段 

  • 智力开发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