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创新意识的早期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萌发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鼓励孩子积极探索
当别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探究问题罢了”。积极探索是创新意识的先导,所以,家长要保护和支持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探究行为。
我的一个同事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他5岁的孩子在楼下玩,叫他吃饭总也叫不回来。这位父亲想了解是什么吸引着他的儿子,便下楼走到孩子身边,只见孩子蹲在一棵大树下聚精会神地在看蚂蚁搬家,他没有打扰儿子而是蹲下身子陪孩子观察。孩子见爸爸和他一起看,便问:“爸爸,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那么大的食物?”他接着一面用土堆起一个小土包一面说:“咱们做个小实验吧,看看蚂蚁能不能把食物搬过山去。”爸爸表示赞同。实验开始了,只见一只蚂蚁搬着食物来到“山”脚下不能前进了,这时,小蚂蚁放下食物绕到山坡上将食物倒着拖过“山”去。实验做完后父子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吃饭。饭吃得很香,关于蚂蚁的话题直到饭后还饶有兴趣地谈侃着。这位父亲体察童心,爱护孩子的探索欲望,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这就很有利于孩子萌发的创新意识。
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幼儿期是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幼儿富于想象,这一点我深有感受。我曾对某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过一次有关想象力的测试。要求用5分钟在一张印有20个圈的纸上,用圆作画,画出的东西不得重复。孩子们各自作画,画出娃娃头,眼镜、乌龟、小闹钟……。有一个孩子在圆形中画了许多由大至小的圈,说这是大树锯断后的横切面。还有一个孩子在圆形的中下部涂了个黑黑的点,说这是猪八戒的大肚皮。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对于孩子画的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凭自己想象拼搭的东西、自编的故事、舞蹈等等,都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用对成人作品的衡量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的创作。
在此我想强调,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角色游戏(俗称“过家家”),这是幼儿模仿各种社会角色的游戏,像玩娃娃家、医院、商店、邮局、幼儿园等。在这种游戏中,幼儿不仅在人物及情节上可根据各自的经验与想象进行假装,而且还可凭想象运用代替物,如用半个皮球当小锅,用一块积木当肥皂,用旧纸箱当电视机等等。这种游戏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十分有益。孩子们在家里开展角色游戏往往缺少儿童伙伴,家长应抽出时间做他们的伙伴,如充当商店里的顾客、医院中的病人。家长要怀着一颗童心与孩子共同游戏,以利孩子的发展。
三、鼓励孩子动手动脑
家长要相信幼儿在发展上存在着巨大潜力,必须克服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及控制过多的现象,给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索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提出了“六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