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行为新解(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1日 10:20:27 

或不健康的话题;在方法上要以科学与文明为基本原则,教会他们使用优美健康的语言,培养他们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切忌动用粗话、脏话或野蛮行为。
  最后要强调一点,争吵结束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消除隔阂、相互谅解的机会,以增强团结。

  害羞

  害羞,通常被视为一种不良个性,但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却发现:害羞者的神经系统天生较发达,智商较高。在社会交往中,害羞者由于自我意识强烈,变得更为敏感和机警,一遇到陌生人,便心跳加速,脸红耳热,手足无措。
  生活中也不难看到,害羞者多较精明,勤于思考,富于创造力和实干精神,对坎坷、挫折、失败等的承受能力也较强,因而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害羞性格的消极一面也不可忽视,如不善辞令、临阵胆怯退缩等。但只要引导孩子积极投入社会交往,广交朋友,则消极一面可逐渐减轻或消失,父母不必为此忧虑。

  搞破坏

  给幼儿一本画册,他会一页一页地撕破,给他一件玩具,他玩一阵便将其拆开或砸坏,颇令父母苦恼。
  其实,这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种表现。求知欲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幼儿由于智力和语言表达受限,只好采取另一种方式去探索与认识事物,这就是他们“破坏”行为的缘由。
  幼儿对物体进行摔、撕、砸等破坏行为的心理动机,主要是想用自己的小手揭开陌生事物之谜,或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因此,父母应尽量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活动,主动帮助孩子满足其求知欲望。比如,买回一个新玩具,可先拆开让孩子观看,同时给予讲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智力,也可以减少“破坏事件”的发生

  • 智力开发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