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应当大胆面对儿童的幻想。如果在孩提时代孩子的想象力通过适合各年龄的刺激保持得很活跃,那么当它以适合成人的方式发挥作用时,则以后的想象力会更为活跃。所以我们要放胆让儿童在他梦想的水中游弋,在他梦想的天上飞翔。
当妈妈发现3岁半的女儿天天拿回家的漂亮娃娃不是同伴送给她的,而是她喜欢,她想要,就带回家了。妈妈认为女儿是在说谎,非要逼着女儿向同伴承认错误。
4岁的宁宁玩了开飞机的游戏后,就对同伴说:“明天爸爸会带我去坐飞机。”
明明迷上了电视片《奥特曼》,爸爸答应以后给她买奥特曼玩具,于是第二天来幼儿园后,她对小伙伴说:“我有一个奥特曼玩具了。”还会对小伙伴说,她的玩具怎么好玩,本领很大……
天天、宁宁、明明的这种行为,常被他们的父母斥之为“说谎”。其实,这是由孩子想象的特点造成的。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分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线,他们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还会加以夸大,不十分理解什么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什么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常常把自己的幻想与真实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上特点时,不必奇怪,也不必训斥,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想象的某些特征会逐渐消失。
父母在发展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还要了解孩子想象的特点。
幼儿期孩子的想象与童年期儿童是有区别的。幼儿期孩子想象主题不够稳定,容易变换。例如:小班孩子在游戏中总是不停地换角色,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司机,一会儿做爸爸,一会儿做妈妈,看见别人玩什么都要跟着玩什么,这是因为孩子想象的主题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
幼儿期孩子想象的创造性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3岁的冰冰拿到一个圆形标签,往胸前一贴,边奔跑边高兴地说:“我要做司机,我要去开车。”不一会儿又说:“我去做医生,我去看病了。”还用游戏棒给娃娃打针。洗手时,又把肥皂盒当小船。这都是幼儿期孩子想象的最初表现。
幼儿期孩子的想象特点,还存在于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的本身。如:孩子对小兔子的故事百听不厌,有时,已能和老师一块儿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但还是要让讲这个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在听故事时,头脑里会呈现出生动的现象,使孩子感到满足。
幼儿在越来越丰富的活动中,一方面不断储备大量的生活表象,另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想象,使想象的发展逐渐趋向完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