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最优秀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9日 10:24:34 

  这是一本顶尖名校校长的教育观点结晶。作者班哈德·毕博在德国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贵族学校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任职30多年,推行对孩子真正有益的"爱中有纪律"教育,培养出了西班牙索菲亚王后、英国菲利浦亲王、德意志银行总裁、宝马总裁等一大批名流精英。他呼吁家长要有教育孩子的勇气。放任、溺爱、无度的教养,只会让孩子承受杂乱无章的苦果。出于爱的纪律,才能赋予孩子真正的自由。因为,从小会服从、协调、负责的孩子,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作者认为,强制与自由并非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而是教育最大的问题。父母、老师等教育者每天都要忍耐着紧张的关系,要求杂乱无章的儿童与青少年服从和纪律,同时又要将他们引领至独立自主、自律及自由。强制与自由更迭的游戏,伴随着人的一生。儿童和青少年梦想着自由,能获准按照自己的意思做或不做。他们渴望一种没有规则、禁令与斥责的生活。自由,不是一个人所获得的状态,而是一种每日要重新学习的美德。"教育是爱与典范,别无其他。"福禄培尔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全部含义。唯有通过有条理的教材、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引领学生,才可以给他们自由。老师借着事先规范好的纪律来领导,学生们把体验这种情况当成"自我肯定"的有效手段。

  孩子们常常渴望独立,在旁观者的眼中,他们特别可爱。"自己"或"单独",表示独立活动的意志。这种渴望是与生俱来的人性,也就是"自由意志"。刚刚起步努力追求的独立,只是自由的一部分,是对独立与自主活动的渴望。"自由"比"独立"内涵更丰富,更体现意志和能力,自己定下一个符合道德意义的目标,让自己的人生充实圆满,并且坚定地追求这个目标。儿童和青少年,常常倒向另一种谬误,将"自由"与"独立"混为一谈,甚至成年人也一样。他们以为拒绝顺服于权威,觉得"不受"管束,就是"自由"了。把"自由"和"独立"混淆,很合儿童和青少年的心意,而许多父母、老师等教育者,尤其是理论家的谬误也支持这种态度。他们认为,年轻人追求自由,因此尽早给他们"自由",不再受领导及权威的束缚。自由并非是一种状态,而是长期发展的晚熟果实,人们无止境地战胜自己,化"纪律"为"自律",方能赢得自由。"有些人一旦不再受支配,他就把最后的价值也给扔了。"

  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孩子的教育,所有的教育者不能松懈,要制定共同的标准和信念,并上升为国家的首要课题,要把我们的精力、梦想和资金都花在教育工作上。唯有通过积极建立的教育和教养,以及勇于将公众肯定的价值转化为年青一代真实拥有的品德,才能让受教育者对未来人生的模糊期待清晰起来。

  一个人的教育要通过教养来完成。教养,指的是掌握前人的知识,借助于这些知识和经验了解认知人生,并且能够从中得到行动的活力。我们通过教育和教养,强化儿童及青少年的人格。唯有了解道德价值的用处,并能依据前人的知识经验背景来判断,在对抗我们这个时代的骚动不安时,年青一代才会配备齐全。因此,教育和教养让一个人有能力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行动时勇气十足。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一再为他作出的决定负起责任,即使他不能保证那是唯一正确的决定。父母和老师必须能够与怀疑共处,衡量是否作了正确的决定,而且必须支持自己的决定。如今,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比过去困难,因为我们面临着很多重要问题,要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冒较多的险,对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作出相应的反应。坚守原则并不能为我们赢得权威性,而是得有亲自下决定、能做主的勇气。这很辛苦,很少有人能办到,不是没时间,就是少了一个可以商量的伴侣以保持冷静的控制权。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