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培训机构调查(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2月23日 16:14:41 

  刘美新根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参加过艺术、健身类训练的学生优势明显。首先,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更自信、更能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表现在学习上比别人更细心和耐心;再次,学舞蹈的女孩比其他学生更有气质,站姿清新脱俗。

  对于各种培训班办得越来越火的情况,刘美新分析说,因为现在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拔苗助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于是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逼迫孩子过早地学这学那。

  目前的幼儿园鱼龙混杂,一部分幼儿园过于注重商业利益,今天开这个班,明天设那个班,追求一些让家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写字、算术等可以让家长直观感觉到的指标,以迎合家长心理,将早期幼儿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入读、写、算等技能培养和学生知识传授。

  担心“被搞死在起跑线上”

  5月31日晚,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强做客华中农大狮子山讲坛。有人问他对当今孩子教育“低龄化趋势”有何看法,郑强答道:“我痛心呀!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被搞死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而中国的孩子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里屡获佳绩?郑强身后大屏幕上打出“强哥语录”:这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玩、不允许玩、被别人玩。让小孩子做大人的题,没有时间玩,这不仅过早地透支了他们的潜力,也限制了他们本该活跃的思维。

  郑强称,孩子的成长不是30米、300米赛跑,而是万米赛跑。当代家长教育孩子太注重3000米以前的赛跑了,没有人真正关心学生的“出厂质量”。在浙江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平均每个学生有3.3名家长“护送”;而在毕业典礼上,到场的家长不足500人。

  刘美新也认为,小孩子过早地学习学科知识,副作用很大。首先,容易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造成被动学习。由于不少内容幼儿园已经学过,进入小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行为习惯差,进入三四年级时,成绩会跟不上。其次,剥夺孩子的童真童趣,游戏玩耍的权利,扼杀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再次,失去了幼儿早期教育的宝贵时机。幼儿时期注重学科类知识的学习,难免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他强调,小孩子不仅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更不要输在人生的终点线上。

  低龄化教育怎么教?

  低龄化教育应该怎么教?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朱宗顺博士说,早教一般指3岁以前婴幼儿的教育。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何时开始接受教育为好,这要看如何理解“教”字。

  朱教授告诉记者,0~6岁的学龄前儿童,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身心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必须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处于早教阶段的婴幼儿更应如此。早教应该以保育为主,关注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这时的孩子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教首先要做好保育工作,考虑孩子的营养保健、安全卫生等需要,同时辅以适宜的运动锻炼。那些把早教当成提早识字、计算,提早开展艺术技能训练,提早学习外语等等做法,是一种错误的早教观念。有人把早教宣传为提早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这种所谓的“早教”,也许会让孩子在极小的时候学会某种技能,但牺牲的是孩子童年的快乐和人格的健全。

  他介绍说,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依靠父母在自然状态中进行,而非简单地用送孩子到某个早教机构接受单一的训练来代替。早教应该为孩子提供身边自然和社会经验的机会,不以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为目的。婴幼儿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学习结果就是获得各种事物尤其是身边事物的经验,养成积极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这种教育并不神秘,可以存在于家长带孩子到草地、公园等地方游戏、散步时进行,也可以在家长带孩子掏蚂蚁窝、拨弄石子、掏挖沙土时进行。这些看似老土的活动,孩子却能从中获得自然的体验、亲情的依恋、探究的兴趣、童年的乐趣。这种教育不贵也不难,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和对婴幼儿及其教育的正确认识。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