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俩宝宝,妈妈如何保健康?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03日 10:59:14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单独二胎”政策放开,这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生俩宝宝如何健康?高龄产妇又将面临哪些风险?如何才能成为一位“称职”的新妈?本周,由本报和上海市卫生与计生委、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媒体分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共同举办的第42届(11月)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新妈那点事”专场,在宝山区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邀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师承名老中医专家、妇科杨悦娅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部主任兼营养科主任阴传敏副主任医师担任主讲,为社区居民送上女性健康保健科普知识。

  专家指出,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承受,生二胎对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生二胎对妈妈身体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但需注意两胎之间的间隔时间。专家建议,顺产妈妈一年后怀二胎较好,剖腹产妈妈则需等到两年以后。

  专家介绍

  阴传敏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营养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杨悦娅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师承名老中医专家、妇科主任医师

  只要身体健康,生二胎对母体没有影响

  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许多市民都心存疑惑,生两个孩子对母亲身体有影响吗?阴传敏主任认为,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二胎对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她指出,生二胎对妈妈身体造成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只要是健康的女性,生育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对身体来说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那么,首胎和生第二胎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阴传敏表示,如果第一个宝宝是顺产,建议一年以后再准备生育二胎; 如果第一个宝宝是剖腹产,建议两年以后生育第二个宝宝。这是因为剖腹产之后,子宫切口逐步生长愈合,如果过早怀孕将会导致子宫内膜恢复不良,容易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

  至于一些市民认为二胎宝宝可能没有一胎聪明、健康的想法,对此,阴传敏解释说:“一胎和多胎孩子来说,不管从身体素质,或者智力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反而二胎的孩子往往比一胎的孩子要大一些。”

  高龄产妇孕前、孕期需定期检查

  现如今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剩女们让高龄产妇不再稀奇,高龄产妇究竟适不适合生育二胎呢?她们需要面临哪些风险?对此,阴传敏主任提醒,高龄产妇首先需要做好孕前检查。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应及早治疗,将身体调整到良好的生育状态,再准备怀孕。

  阴传敏解释道:“因为高龄产妇发生胎儿畸形率,比低龄产妇要高出两到三倍。所以怀孕时进行定期正规检查,例如B超、甚至羊水穿刺等都十分必要,而在怀孕以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会增加,因此,要选择正规医院,来加强孕期的监护和随访。”

  此外,很多准备生二胎的高龄妈妈都发现自己的体力、精力大不如从前,所以高龄妇女准备生二胎前,最好先锻炼好身体,保证足够的精力。

  孕妈妈不宜喝浓茶、咖啡提神

  如今,许多孕妈妈在怀孕前有喝咖啡的习惯,那么怀了孕后,还能继续喝咖啡吗?阴传敏表示,孕妇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也最好不喝可乐等碳酸型饮料。她指出,由于咖啡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中枢神经兴奋剂,排泄较快,对成人毒性不大,但咖啡因可以通过胎盘,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使胎盘绒毛膜血流显著减少,影响胎儿发育。

  此外,不仅咖啡中含有咖啡因,一些碳酸饮料中也含有咖啡因; 而茶叶中虽含有许多有益健康的成分,但也含有咖啡因。由于胎儿敏感性强,所以,孕期也应尽量远离这些饮品。此外,通常食物经过加工、烹调的程序越少,其营养价值就越高,因此阴传敏也建议孕妈妈们应尽量避免食用不新鲜的或多次加工过的食品.,比如罐头食品、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淀粉产品、高盐食品如炸薯片、酱汁、速食品、咸鱼等。

  100克红糖仅含2毫克铁,补血效果有限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杨悦娅对此指出,红糖补血效果其实十分有限。她表示,从中医角度看来,红糖属于食药同源,确实有活血化淤暖胃养血的功效。月经期的女性或者产后的女性,喝一点红糖水确实有一定好处,可以帮助子宫收缩,也有下乳、祛瘀之功效。

  “民间还有一种月子面的调养法,就是用红糖煮面。这种方法实际上,用意就是养血、祛瘀、暖胃。但如果是贫血,目前临床多是缺铁性贫血,可红糖里面含铁量很少,一百克红糖里面只有两毫克铁。而人体如果需要补铁,需要20毫克。换而言之,如果用红糖补铁,需要吃两斤红糖!”杨悦娅建议,补铁不能单一靠红糖,需要饮食多样化。

  注意保暖,月子里也可洗头洗澡

  坐月子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习俗,据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老一辈坐月子的习俗,比如月子里产妇不能洗澡、刷牙、吹风、出门等也让很多现代的产妇们望而生畏,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些习俗,让新妈妈坐一个科学的月子呢?

胎教音乐
  • 孕早期保健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