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生成活动案例:我给妈妈庆“三八”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6月14日 09:48:36

  案例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开展"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在活动进行中,孩子们不断讨论,要怎样为妈妈过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三八"节,有个孩子提出:"我想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妈妈买一个礼物。"这个问题使我想到大班正好要进行货币认识的课程,何不从现在开始下手,对孩子进行货币渗透教育。于是在确定主题"我爱妈妈"时,"我给妈妈庆三八"的生成活动就产生了。

  案例描述:

  根据幼儿所提的建议,我请幼儿将自己的零用钱带来幼儿园,去超市为妈妈挑选节日礼物。在去超市的路上,孩子们不停的讨论着自己的计划:

  "我要给妈妈买香水,让妈妈每天都香香的。""我要给妈妈买化妆品,这样妈妈就会变得很年轻。"(声音里透着高兴)教师:"小朋友们都想让自己的妈妈变得更漂亮,很棒!老师呀,想给妈妈买一个足部按摩器,那样就可以让妈妈累了一天的脚歇一歇了。"(引导幼儿考虑到妈妈最需要什么)"我想要给妈妈买副塑胶手套,这样妈妈刷完碗后手就不会凉凉的了。""我要给妈妈买风油精,这样小虫子就不会咬妈妈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幼儿的计划已转入妈妈需要的物品)反思: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加入谈话,跟孩子一起讨论并引导孩子想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实际用到的东西。但对于孩子的"高谈阔论"不妄加评价,是孩子们的好听众、好伙伴。

  到了超市,孩子们自由的进入超市开始自己的自选活动。有的小朋友马上选中了自己想要的,可有的小朋友就不是那么顺利了。用几块钱想买化妆品、香水的小朋友自然是遭到拒绝,但货柜阿姨热心的为小朋友介绍了其他的商品:2块钱买了牙刷,3块钱买了香皂……"牛牛,你拿的是什么啊?"(教师发现牛牛拿了薯片藏在怀里)"我拿的是薯片。"(牛牛用闪躲的眼神看着教师)"那你拿的薯片是妈妈喜欢的吗?"(教师再次以询问的语气问道)" 我……是……是我喜欢吃的。"(牛牛的声音越来越小)"现在我们是要给妈妈买礼物,以后再买自己喜欢吃的薯片好吗?"(教师用征求的语气询问着)"嗯……好的。"(说着,牛牛依依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薯片,转身给妈妈挑礼物去了)反思:

  教师为孩子提供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切身体会货币等价交换,对于货币的应用与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正体验买卖的过程,感受大人们的生活活动,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并进行了积极的处理。在牛牛给自己买薯片的事件上,以征求的语气询问孩子,征得孩子的同意,真正做到了尊重和理解了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东东拿着袋子高兴的跑过来。

  东东:老师,快看!我给妈妈买了一支笔!(表情很丰富,声音里透着喜悦)老师:你买了什么笔啊?

  东东:好像……是钢笔吧。

  妮妮:那是眼线笔,我看我妈妈用过。(东东用怀疑的眼神看看妮妮,又用询问的眼神看看老师)老师:要不然你去问问货柜阿姨吧,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东马上转身跑去,一会又高兴的跑回来。)东东:老师,阿姨说这是眼线笔,妈妈化妆用的,可以让妈妈变漂亮。(高兴的大声说)老师:哦,原来这是眼线笔啊。(老师用欣喜的语调来回应孩子,这时,我注意到妮妮的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那钢笔是什么样子哪?(再次提出疑问,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分出两种笔的不同。)妮妮:我看见爸爸的钢笔的头是尖尖的,好像是铁的。

  老师:妮妮观察的很仔细,真棒!说明你是一个细心的好姑娘。

  反思:

  通过这段对话,教师注意了东东把"眼线笔"当作"笔"的这一突发事件,及时介入、引导。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以适当的方式将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形成良好的探索式的师幼互动现象。在对话中,教师与幼儿探究完是什么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眼线笔是这样的,那钢笔是什么样子?"引领孩子去了解眼线笔与钢笔之间的不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在回幼儿园的途中,孩子们又开始讨论:

  "我买了香皂,你买了什么啊?""我买了袜子,袜子可以保暖,妈妈的脚就不冷了。""我买了牙膏。""我买了唇膏,这样妈妈水喝少了也不怕干。"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交流着自己的收获。

  "我还用10块钱买了两样东西哪!"(申申自信的大声说)"申申,你为什么会想到买两样东西哪?"(教师以疑问的眼神看着申申)"我买了一个东西之后,还剩下一些钱,又想到家里没有香皂了,手里剩的钱正好可以买一块香皂" (申申用自信的眼神看着教师)"申申很棒!你可以想到一种货币分开使用的方法。"(教师用赞许的眼神看着申申)反思: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