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幼儿园》(电视纪录片)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08月29日 15:47:58

  《幼儿园》(电视纪录片)编导:张以庆 (湖北电视台)摄像:刘德冬类型:人文类纪录片1、内容:细节的捕捉(时间有限不展开,主要讲结构和视听语言的独特之处)时间的积累+细节的积累→等待中的成功捕捉客观的记录镜头+主观的立意表达→幼儿园里的精神世界经剪辑后的近70分钟的正片较完整地展现陈志鹏、马玉兰、高秀哲、陈永正这一代儿童的生活与思想状况。"我汽油用无铅汽油","我的领导没钱怎么办","开飞机,丢炸弹,炸死了美国的王八蛋!",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做坦克,打日本人,日本鬼子。","日本人并不都是日本鬼子","非典,发烧,舌头粘粘的,全身无力,干咳,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这些话都是出自喜欢喝可口可乐把明天当星期五后天当星期四的孩子们之口。尽管他们的心智远未成熟,但价值观、世界观已然基本形成。

  尽管张以庆从不承认《幼儿园》本身与自己童年有任何的可重复性,但似乎前者总有着当年起码的影子和基调在。例如拍摄对象红地绿墙的环境,是摄制组在拍摄前利用暑假重新粉刷的,这和张以庆印象中童年的幼儿园里的房间格调一致。再例如那总也系不上的鞋带,那焦急等待回家的孩子,他在傍晚的孤单里几欲哭泣的脸,还有他们透过门缝观望过的四季风景,都带有导演主观情绪的表达。

  2、结构:

  影片中有明确的两条线索:真实的场景+对儿童的访谈不时穿插→表达主题:让观众意识到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区别早已消失或正在消失张以庆:"感性的东西也是可以直达本质的。虽然我们也可以靠哲学的东西,靠逻辑推理的东西,进入本质,但应该有不同的道路,就是凭着直觉直接进入,这个没问题。《幼儿园》是直观的,是影像的全景,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来观察、来认识我忽然发现,如果生活就这样碎片式地去呈现,就会显得单调,于是就想还应该加一些什么元素。和孩子们去面对面的谈话也是一个看点,我个人认为加进那些对话是一种结构样式,可以起变化的作用,我慢慢意识到它实际上是结构的开始,好像算算术跟片子没有太大关系,其实这种打断是一种结构样式,会更丰富一些。而且,它还负载着……当你用画面的表达,达不到的话,就要靠文字和解说来补充。虽然《幼儿园》也可以作点解说,可是一作解说,就会损失同期声的东西。我重视那种情感和情绪的东西,实际上就像作诗一样,它到那个地步,"啊"一声叹息,什么都不用说了。或许,它不说比说要好,你得找到那种方式。而且它还具有多义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去判断,我觉得会更丰富一些。"接受访问的小朋友就坐在黑板前面对着镜头回答,它们把孩子们发生在春夏秋冬以及晨昏之间的片断串在了一起。问题由老师、少儿心理学专家、助理导演以及张以庆的朋友完成。张以庆说他们并不是专家,也不是有意非要去问一些影射的东西,但小朋友就会自然地说他爹妈没时间管他,做生意到处请人吃饭,做美容什么的。张以庆忽然发现,其实和孩子是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去对话的,他所接受的都是成人的东西。

  张以庆让我们从一些孩子们身上看到了一些从来不能和"孩子"搭配在一起的词语,那就是冷静与理性,孩子的世界也许是另一种样子。

  例如当初他们不打算拍摄孩子们春游,但听说是到开发区的可口可乐公司参观生产线,就决定去拍。当孩子们随口说出"开飞机,丢炸弹,炸死美国王八蛋",与孩子对"9·11"的同情,以及孩子们春游看广告片,喝免费可乐的镜头并置在一起时,看似散乱的片断就折射出了成人世界中的深层东西。

  3、视听语言:

  色调:对比(突出内容的对比童贞VS理性成人化)影片由日常生活纪录的片段和访谈的片段巧妙的结合,让观众在孩子们天真的行为中捧腹,也在他们成人化的思想和语言中沉默。两个场景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所有采访均采用的单色的做旧效果,全景拍摄则采用原先真实的色彩,加上摄制组特意在拍摄前利用暑假重新粉刷的红地绿墙,对比更加鲜明。

  光线:设计采访孩子们时用光自然,没有明显的人造光出现。利用了百叶窗透镜来的光束,增加了画面的美感,让纪录片摆脱了以往的死板。逆光时在人物周围出现的柔和的白色轮廓光也为画面增添了诗意。几乎在一个区域的机位里面,都是侧逆光,从而使得影片的镜头非常漂亮。

  例:30分钟左右 光线透过百叶窗射进教室(拍摄前特意将窗帘换成了透光效果比较好的百叶窗。)20分钟左右 夜间上厕所孩子肚子上的灯光机位:固定+多变例:14分左右   孩子们穿不上衣服、系不上鞋带26分钟左右 陈志鹏最后一个被父母接走18分到21分左右  中班理发、集体洗澡特别是一些镜头刻意的将孩子和桌椅对比起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弱小。

  而间歇出现的仰拍镜头又让孩子不自然的高大起来(理发),仿佛是隐喻着那个被他们构筑起来的和成人世界有太大相似之处的"幼儿园"。

  特效:虚化(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外景的拍摄中,张以庆觉得实拍效果类似于新闻,这样和内景部分影片基调不统一。而虚化的镜头则会有种诗意般的感觉,于是影片中大部分的孩子们的户外活动部分都拍摄成了虚化镜头,包括一些外景,如季节的转化等。同时虚化的镜头也更适合,因为外面的世界就是孩子们憧憬的,是理想化的,总是很朦胧的,它停留在想象里,所以也很吻合的。于是风格就统一了,镜头语言也显得特殊了。

  声音(同期声+音乐):

  没有配音,完全采用同期声,这与美国"直接电影"最积极的倡导者怀斯曼"拒绝使用非同期声"一样。解说的缺失丝毫没有影响影片的表意,反而使画面充分发挥了它的表达功能,在对孩子们生活的真实纪录下表达出了导演想阐明的中心。

  声效(真实):例:20分左右孩子起夜尿尿42分钟喝汤音乐:影片的主要配乐有两首,童声合唱的《茉莉花》和口琴配乐。都给人很安静、平和的感觉。

  整部片子都贯穿〈好一朵茉莉花〉的音乐,几本上用在两个地方:户外活动+宿舍就寝例:11分左右 多景别表现天真的孩子们睡觉的情景 音乐首次出现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情。

  27分左右 而《茉莉花》用在周五接小孩,陈志鹏一直没有等到妈妈的时候,又烘托了孩子的孤独和无助。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