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音乐律动。教师弹奏乐器或播放磁带,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韵律性活动,比如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树,起伏不定的海浪,暴风雨中的闪电等。通过轻重缓急不同的音乐节奏,使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优美性都得 到发展。
(5)松弛活动。幼儿神经系统比较柔弱,大脑皮层容易疲劳,机体容易受损伤,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时注意动静交替、合理搭配。此外,她们还注意教给幼儿放松自己身体的办法。
(6)感觉训练。感觉统合理论于七十年代,由美国Ayres博士提出后,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器材:滑板、滑板滑梯、布袋、平衡台、晃动平衡木、独脚椅、蹦蹦床、脚步器、皮球(趴地推球)、羊角球、吊缆插棍、旋转吊缆等,用于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临床治疗和行为矫治;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将感觉统合训练置于幼儿园教育中。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心理学、医学专家,正在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感觉统合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既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其感受环境的刺激,发展、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及感觉综合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将来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其行为素质发展打基础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
现在,"感觉统合"正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和接受,"感觉统合矫治"也正逐渐转变为"感觉统合活动"。
(7)想象活动。根据幼儿喜欢想象、富于幻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想象自己正在乘电梯,做上升或下降动作,或想象自己正在钉铁钉,做把铁钉钉入木板里然后又拔出来的动作。
"运动教育"--让幼儿自我去探索
提倡"让孩子来决定怎样运动","做他们想做的事"教师则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加强孩子们对自身运动潜力的了解,培养他们探索事物的旺盛好奇心和最佳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