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设民间游戏环境
以优化游戏环境为助推,重在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引导幼儿自主、愉悦的良好心情,以及踊跃参与游戏的热情。
1.室外环境的变化
户外场地进行了特殊的美化。宽敞的塑胶场地上画有幼儿最喜欢的"跳房子","圆圈"等,以方便幼儿随时开展民间游戏。走廊的墙面制作了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照片,提倡每班开展一个经典游戏。
2.室内环境的变化
各班教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掌握的情况,充分挖掘本土、废旧资源的同时结合幼儿园的特色--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注重创设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民间游戏的各种探索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赋予材料多种多样的角色。
在美术区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玉米皮、螃蟹壳等大量的材料,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螃蟹壳上绘画各种脸谱,既能了解洪桥的特产,又能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这样一来,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
此外,建立自制体育器械室,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飞盘、铁环等游戏器械。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能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五、游戏特色初见成效
开展民间游戏,扩大了幼儿园的游戏范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幼儿逐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一起游戏,不断地发现"别出心裁"的玩法,制订自己的游戏规则。同时,在游戏中学会了表达表现、合作交往,形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大胆地对现有的民间游戏进行梳理、改编,使它更切合幼儿的学习、生活经验。通过实践,将内容丰富的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的活动之中,并采用适合的策略,实施有效地指导。在这种务实实践、勤于反思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探索中学习,在自觉反思后继续行动研究,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共同成长。其中民间游戏的开展情况在浙江教育在线和长兴新闻中进行了宣传报道,论文《浅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开展》在2011年长兴县首届园长论坛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