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幼儿园园务工作总结(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06月22日 10:52:26

  二、强化课程管理,提高教师工作质量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摸索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尝试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作为课程管理的重要抓手来抓。

  (一)加强日常质量监控1、计划管理教研组长每周检查班级周计划,并不定时检查教师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日常的工作状态。

  每月关注教师主题计划、教学计划、专用活动室计划制定情况,并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

  2、过程管理常态式巡视:我园行政班子成员每天对一日活动的四大板块--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开展巡视,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需求,给予教师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主题式听课:根据青年教师居多的现状,我园开展主题式听课活动,有随堂推门课、教学研究课、项目特色课、外出汇报课等,多种形式的听课活动,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上。

  专题式调研: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我园开展运动调研、专用活动室质量调研、幼儿能力测试,同时借助园级的大活动,全面考量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如幼儿运动会、安全知识竞赛等)(二)优化幼儿学习环境1、合理利用各专用活动室,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各专用活动室最大的教育效能,同时根据各专用活动室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如图书室内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篮子书架,小沙发等。

  2、班级活动材料的丰富。我园根据九五配备目录配置各班教玩具,让孩子们在与丰富材料的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辨。

  3、各班创设支持性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区角环境。如中班组教师智慧地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小乐器,让孩子们在敲敲打打中感受音乐给生活带来的快乐;小班组教师创设孩子们主动阅读的环境,让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倾听习惯;大班组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的角角落落,开发成孩子们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活动天地。

  (三)开展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探索1、继续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我园的课程方案注重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在教师的筛选、重组中成为我园的课程内容之一,注重对幼儿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中注重以幼儿为活动主体,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课程经历。。在特色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本学期我们聚焦 "幼儿园变了"、"小小运动会"、"安全主题月"、"爷爷奶奶本领大"四大主题实践"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使活动有效与教学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方案的实施统整了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挖掘了家长在课程中的资源,全园上下形成合力,把握了各类活动的价值。

  2、继续探索有效的课程监控机制。

  如何使课程实施成为幼儿发展的标杆?我们一方面培养教师的自我检测能力,一方面从管理上寻求更为科学的监控机制。我们制定了《区域活动质量评价表》、《集体教学活动质量评价表》、《专用活动室质量评价表》等,让教师明确活动价值取向,同时在起初、期中、期末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质量调研,全面反映幼儿孩子在园总体发展水平。在课程监控过程中,由于受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以及专业水平的限制,课程监控尚未发挥最大化的指导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

  三、规范教科研管理,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一)课题引领本学期,《集体教学活动中材料适宜性的实践研究》被列入2009年区级一般课题,同时园级家教研究课题《3-6岁幼儿家庭环境创设的指导研究》的研究稳步推进。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培养了青年教师深入思考、周密安排以及计划统筹能力,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工作空间。

  (二)专题跟进各教研组根据园务计划开展实践活动中的行为策略跟进式的研讨:

  小班:集体活动中小班早期阅读材料提供的策略研究中班:数学活动中教师材料投放适宜性的专题研究大班:大班美术活动中材料多样性的实践研究各教研组研究的内容聚焦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更有围绕园本课程开展的课程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专题研究注重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在实践研讨中教师们更关注幼儿的当前兴趣需要、活动投入程度、遇到具体问题后的行为表现以及情景过程中的积极评价,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主动,表达表现愿望得到满足。

  (三)项目导入本学期,英语、陶泥、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开展研究。信息技术组凸显了与学科的整合,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英语组侧重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使英语活动寓教于乐,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活动;陶泥组侧重的是教师陶泥技巧的练习。各组在定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研实践汇报活动。汇报内容包括教学实践、教研成果展示(教师陶泥作品、信息技术作品)等,虽然这些汇报内容略显稚嫩,但是融入了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以及乐于学习的优良品质。

  (四)教研深入1、变"虚研"为"实研"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关注教师的学习需求,以教师平时在保教工作中的困惑与困难为培训内容,以调查、交流、集体诊断等为获取信息的途径,以激活教师主体意识的各类活动为培训形式,教师既是受训者又是培训师。本学期,我园让经验丰富的高教师、蒋老师、郑老师做我们青年教师的培训师,对全体青年教师开展音乐打击乐、早期阅读、数学教学的专题讲座,老教师丰富独到的教学经验让青年教师羡慕不已,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看到老教师教育智慧的迸发;培训后,我们更多地看到了青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运用,新老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交融辉映。

  每次的教研,我们会追随教师的研究话题,分享彼此的经验。园本教研使我们在行动研究中解决了一个个实际问题,教师们在教研活动经历成长、感受快乐,教师们在教改实践中锤炼,从而使教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研进入了"实研"阶段,提高了教研的质量和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2、变"交流"为"论坛"以"规范日常工作,展现个体优势"为目的,我园较早地建立了"班级工作月交流制度"。随着月工作交流的深入,让我们感受到每一次的活动交流其实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诠释,每一份交流凝聚了一个团队的研究智慧。为进一步塑造研究型团队,放大教师日常研究的寻常时刻,关注教师每一份思考和每一滴进步,我们对月交流的材料进行申报审核,保证了每次交流的质量同时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教学反思的能力。而朴素的交流正不知不觉成为我园的每月主题教育论坛,主讲人--主持人--点评人,让每个活动的参与者都能受益--这就是我园教研的最终目标。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