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爸爸准妈妈必看:宝宝胎教与没有胎教的差别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09月01日 16:45:16 

  你们相信吗?胎教儿有着惊人的表现!经过胎教,世界各地出生了许许多多体格健康、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的表现都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生理年龄,这样骄人的成果就连多年的产科医生也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已经证明,受过胎教与没有受过胎教的婴幼儿,其智商是差距很大的。美国费城一家生理研究所对200多名受过胎教的4-7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受过胎教的儿童比没有接受胎教的对照组智商要高20%-45%。国内的胎教专家也对胎教的作用作了鉴定:将41例在妊娠期间定时接受音乐、语言、抚摸等胎教内容的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的第4天、第5天、第6天进行行为神经监测与评估,并与26例非胎教新生儿进行分组对照。结果显示,胎教组新生儿的安慰反应、对光习惯形成、对声音习惯形成、非生物听定向反应、非生物视定向反应等9项行为能力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非胎教组。

  

      下面是受过胎教的孩子具有的特点:

  1、对音乐敏感,有音乐天赋。一听见胎教音乐,则表现出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

  2、不爱哭。虽然婴儿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之后啼哭便会停止。还由于受过胎教的婴儿感音能力较好,每当听到母亲的脚步声、说话声就会停止啼哭。孩子比较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如在睡前播放胎教音乐或母亲哼唱催眠曲婴儿就能很快入睡,满月后就能养成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3、心理行为健康,情绪稳定,总是笑盈盈的,乐呵呵的,非常活泼可爱,夜里能睡大觉,很少哭闹,父母反映孩子好带,和整天笑呵呵的孩子在一起,有无限乐趣;

  4、语言发展快,辨别能力强。受过胎教的婴儿4个半月时能认出第一件东西,6~7个月时能辨认手、嘴、水果、奶瓶等。这样的婴儿能较早理解“不”的意思,早期学会服从“不”的孩子更懂事、更听话。他还会较早学会用姿势表示语言,会做“欢迎”、“再见”、“谢谢”等动作,也能较早理解别人的表情,所以,显得特别聪明可爱。一般到一岁会说2~4字句;

  5、能较早与人交往。婴儿出生2~3天就会用小嘴张合与大人“对话”,20天左右就会逗笑,2个多月就能认识父母,3个多月就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6、大运动能力发展优秀,这些孩子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早,动作敏捷,协调;

  7、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良好,手抓握、拿、取、拍、打、摇、对击、捏、扣、穿、套、绘画等能力强;

  8、学习兴趣高涨,喜欢听儿歌、故事,喜欢看书、看字,不少孩子还不会说话,就拿书要妈妈讲,学习汉字的能力惊人,智能得到超常发展。受过胎教和早教的孩子在20个月左右便能背诵整首儿歌,并且也能背数。受过胎教的孩子入学后成绩都比较优秀。

  如今,胎教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这种新鲜的教育方式正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胎教这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已引起众多医学界人士的兴趣与关注,并致力于探索和研究。我们相信,随着人生的第一教育——胎教的广泛普及,最终定能达到优生的目的。

  事实已证明,胎教不是要宝宝绝顶聪明,也不是给宝宝施加压力。经过音乐胎教和语言胎教之后出生的宝宝对音乐更加敏感,对语言更加有天赋。胎教虽然不是神话,但的确又非常神奇。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宝宝在母体内不仅仅是个单纯的营养索取者,随着他(她)逐渐“长大”,他(她)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母体内外的信息。他(她)能感知母亲的心跳,甚至还能“体察”母亲的情绪和精神活动。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种种奇妙的联系最终构成了胎教实现的基础。

  可以说,胎教虽不能创造奇迹,却可以激发胎儿内部潜能,让他在生命之初接受良好有益的教育。因此,胎教应该属于优生学范畴。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胎教简单、省事地理解为就是听音乐!其实胎教有很多种方法,如: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摩胎教、营养胎教、英语胎教、环境胎教以及阅读、光照、情绪等等胎教方法。希望大家注意到,音乐胎教只是诸多胎教方法中的一种而已。但是很多人对此认识不清,认为胎教就是给让孕妇多听听音乐而已,其实胎教的内容很丰富,尤其胎教的方法非常重要,不然会适得其反。

  目前,人们对胎教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的"误区"。有人根本不相信胎教,认为胎儿根本就不可能接受"教育"?这是因为,这些人还不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不了解胎儿的能力。我们说5个月的胎儿就已经有能力接受教育了。但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同于出生后的教育,主要是指六感的训练,即:皮肤的感觉、鼻子的嗅觉、耳的听觉、眼的视觉、舌的味觉和躯体的运动觉。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儿唱歌、说话、算算术、而是通过各种适当的,合理的信息刺激,促进胎儿的各种感觉功能的发育成熟,为出生后的早期教育打下一个良好基础。这样来理解胎教,您是否认为胎儿有能力接受呢?

  • 环境胎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