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早教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9年11月20日 22:13:15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孩子中西方早教理念的书,叫做给孩子自由,看过后,心中颇有些体会,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让我觉得有些偏颇,或者应该有更值得商榷和丰富的地方,但对于作者的深切体会和精辟言辞,却让我有种他乡遇知音的感慨,好象把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思考的东西都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和归纳,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崇拜!

一直以来,关注着儿子的成长,让我有机会思考更多关于早教的问题,究竟是应该延续中国代代相传的养育方式,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保护,紧紧的抓住孩子呢?还是应该向小巫这样的西方妈妈一样,用全心的爱,放手孩子,放他自由呢?我困惑了很久,或许两者各有优点,相融未必不是个更好的办法吧。

中式教育理念应该发扬

曾经在很多书中看到过对中式教育理念的微词,填鸭式教育,会使孩子失去创造力,失去兴趣等等,但为什么这种教育方式却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呢,为什么中国还是出了那么多文学家,诗人,学者呢?我想,古老的传承必然有他的深刻意义,就象中国的文字,笔划,发音,字意,纷繁而复杂,很多家长不主张孩子过早学习。但曾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让我颇受启发: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但他富于表现力的笔划,发音等却能充分刺激孩子大脑沟壑的发展,从而充分刺激孩子智力的发育。虽然这并没有经过什么实验证明,也不一定有什么科学道理,但看看我们传承了这近千年的文化吧,我坚定的相信它的正确性。

ANDY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汉字,起初,我只是随处所见便读给他听,慢慢的,将汉字组成词语写在黑板上让他看,渐渐的,小家伙有了兴趣,便自己拿起书本大声朗读,或者关注起身边出现的所有文字来。小家伙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经常能把一些好象只有大人才能弄清楚的前因后果关系表达的非常清晰,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总结的很透彻,然后非常清楚的表达出来,这一点让他周围的老师和我们时常感到惊讶。会不会是识字,读书给他的影响呢,我无法确定,但我相信,识字,读书,对他以后的成长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当然,孩子识字,仅仅是认识这个词,看到它的笔划便足以了,我并不主张孩子过早的练习写字,在他的手指生长没有完全有力的时候,写字,只会对他造成伤害而已。

读书,也是中国古老的教育理念之一,中国古语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在我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不是家长单纯的说教就可以让孩子接受的,而在幼儿图书里,道理被幻化成一个个富于想象力和生命力的小故事,孩子融入其中,感受着,也熏陶着,这是多么好的学习方式啊!ANDY从小就喜欢看书,我也坚持着每晚雷打不动读书时间,他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很强,经常能把很多故事倒背如流,渐渐的,我看到了读书在孩子身上显现的巨大力量,他会把他的心爱玩具分给小朋友,因为他觉得他像小熊维尼一样充满爱心;他也会在和妈妈商量好看2个动画片后自动关闭电视机,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向伊索寓言里的小狗一样,嘴里钓着肉还想要河里影子的肉时,就会连嘴里的肉也失去,一些看似深奥的道理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刻入小儿的脑海里。

学学西方教育理念的自由

曾几何时,在我的眼里,身边,看到的总是孩子紧紧拉住妈妈的衣角,眼里满是恐惧和羞涩。那时,我就想,如果我有个孩子,一定不会让他有恐惧,我会让他自由。可自由究竟该如何把握呢,是完全的放任吗?应该不是,那是什么呢?

其实,我想,孩子在成为孩子之前,首先是个人,在经历了从出生到最初的吃喝拉撒睡都无法控制的原始自由阶段后,他慢慢开始从精神上学着独立,学着探索,这时,作为家长,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最基本的尊重呢?这就应该是西方极力推崇的自主性教育吧,如果我们还是认为孩子仅仅是个孩子,不会或者不应该思考或做事,而凡事都亲历亲为的化,那也许就剥夺了孩子最初成长、思考和独立的权利,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而促使我们这么做的最初原因却是因为爱,不是吗?

从ANDY很小的时候,我们开始有意的对他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培养,象玩游戏的时候摔倒了,我会告诉他,妈妈不是不让你玩这个,但是你看如果玩的时候不小心,就会摔的很疼,对吗,那么,下次,你该怎么做呢?他会歪着脑袋告诉我,妈妈,下次玩的时候,我会小心扶稳把手。有时候,遇到一件我必须让他做而他又不愿意做的事时,我会把几件他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放在一起,然后对他说,ANDY,我们来做个工作游戏怎么样,由你把这些工作排个顺序,然后我们按照计划执行;这个办法非常有效,他往往很快忘记那件事他不喜欢,然后非常开心的和我玩起了工作游戏,这样好象也附加着培养了孩子非常良好的顺序意识,计划意识和规则意识哦!

ANDY很会思考,是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楼下的水池边玩,他看到有一群比他大很多的孩子在捞鱼,我知道,他也非常想要,但他并没有向其他小一些的孩子一样,追着大孩子跑,抢,只是静静的站在一个大哥哥旁边,帮他看,偶尔会说:大哥哥,我帮你看,那里有很多鱼;后来,发生了另我非常惊讶的结果,那个大哥哥好象非常喜欢这位愿意帮助他的小弟弟,主动给了他好多鱼。看着他兴奋的跑过来告诉我大哥哥喜欢他,给他鱼的样子,我更加确信了我的孩子是个稳重,有思想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愿意这样告诉ANDY,把你的想法清楚的告诉别人,要让别人知道。他好象也愿意接受这句话,偶尔还会问我,妈妈,如果我告诉了别人我的想法,但别人不听怎么办,我会告诉他,听不听是别人事,但是你一定要让他知道这是你的意愿,你可以想办法让他相信你,或者干脆坚持自己就好了。这个道理也许作为孩童,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但至少他知道了“我的想法很重要”。

孩子3到5岁的年龄,是大脑沟回发展最快的年龄,我相信这个阶段的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将受用终生。中西方的早教理念虽然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但有些精华的部分还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中国这样的大教育环境下,把对孩子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应该会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方法吧。

  • 胎教理论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