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最好的胎教内容就是学习国学经典呢?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6月20日 10:43:27 

  为什么说最好的胎教内容就是学习国学经典呢?

  为什么说最好的胎教就是学习国学经典呢?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胎教和早教就有,

  古人是怎么样来开发孩子的潜能的呢?

  对于今人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又有什么启发呢?

  早在三千多年前,太妊(商)已经用“静养”的胎教方法成功孕育了周文王姬昌。

  两千多年前,孔子(春秋)已经开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区别地培养弟子了。

  孟子(战国)对于孩子注意力和意志力的培养有独到的心得。

  荀子(战国)用“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的方法来全面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墨子(战国)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见地颇深。

  贾谊(汉)对于宝宝的成长环境多有论述。

  颜之推(北齐)通过教普通话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司马光(北宋)很早就给孩子制定了培养各种能力的学习计划

  《学记》(汉)则用“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的程序来改变孩子坏习惯。

  古人是如何做的呢?难道古代真的有这么奇妙的胎教吗?

  当然有,胎教的思想,细数一下,可以追溯到近3300年前。传说西周的奠基者,即周文王姬昌还未出生,天下就有许多吉祥喜庆的事情发生:先是王宫上方有美丽的彩云缭绕,接着是人们看到有金色的神鸟飞过王宫,然后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喜雨滋润西岐的大地。人民欢欣鼓舞,姬昌的父亲周太王兴奋异常,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聪慧文雅、大度有志的孩子来继承发扬自己的统一事业。太王美梦成真,后来的姬昌果然是一代贤王,奠定了周代统一的基业。其秘密何在呢?成功的胎教。

  看看3300年前的准妈妈太妊是怎么做的吧:自从有孕以来,准妈妈太妊就“目不视恶色(眼花缭乱的颜色一点都不看),耳不听淫声(喧哗吵闹的声音一律不听),口不出敖言(粗俗鄙陋的词一个也不说)”。尽管《史记》中不乏溢美之辞,但“端一诚庄,惟德能行”的太妊的确开创了“胎教”的先河。原来,妊娠期间为了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母亲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应该所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早已被古人敏锐地捕捉到了!

  不仅仅是《史记》中有所记载,就连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胎病”的论述:有的婴孩生来就有脑病,也就是胎病,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亲腹中时,母亲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直接影响了胎儿。因此,古人十分重视母亲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认为母亲心情愉快,则胎儿也安静;母亲惊恐不安时,胎儿发育亦受影响。

  看来准妈妈们保持好心情是十分重要的,躺在子宫房子里的宝宝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你的感受和感情!这是准妈妈对孩子施加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影响。

  2000多年前的汉代,是一个气势磅礴、人才辈出、创建丰功伟绩的时代。大一统的辉煌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古代的胎教理论在这个时期也形成了体系。贾谊是当时的一位大儒,对太子教育也颇有研究,当然也包括胎教。就是他首次完整地提出“蚤谕教”的思想,主张太子一出生就进行教育。

  “慎始敬终”是贾谊一直秉持的胎教思想。贾谊在《贾谊新书·胎教》中引用《易经》中的话,即“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胎教就是对婴孩生命之始的慎重,所以要慎重对待。母体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外界的景象映给胎儿,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你不得不慎重。母亲与婴孩,是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是联系胎儿与外界的桥梁,胎儿通过母体与外界相沟通。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都会直接影响到胎儿。

  也就是说,母体接触的外在物质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母亲的言行举止、情绪状态等都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古人强调孕妇要处于清净的环境之中,强调舒适的环境对胎儿发育的重要作用。因为到了怀孕五个月的时候,胎儿耳目感觉已经渐趋完善,随之便能感受到外部的环境,清幽淡雅的环境对婴儿的成长发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古人还强调孕妇要正礼端庄,视听正美。《贾谊新书·胎教》中要求孕妇“口不出狂言,笑而不喧,虽怒不骂”。要求孕妇不说脏话、大话,不要大声狂笑,即使发火也不要骂人。以求得心态平静、快乐、健康。提倡孕妇进行以“诗教”“乐教”为主要内容的美育,什么是美育呢,就是使内在的心灵变美,以陶冶平和的心境。

  在保胎养胎方面,孕妇要注意营养的摄入,要饥饱适中。《万氏女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妇女怀孕之后要戒除不良嗜好,同时劳逸结合,注意卫生,“勤沐浴,勤梳理”;在精神方面,更要保持心情愉悦,把自己的快乐传给胎儿。这些点点滴滴至今仍是我们所强调的!也是准妈妈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必须要做到的!

  • 胎教理论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