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最好的胎教内容就是学习国学经典呢? (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6月20日 10:43:27 

  唐朝时出了位神医,人称“药王”,他就是孙思邈。这位悬壶济世的活菩萨对胎教也有独到的见解。孙思邈主张孕妇要“调心神,和惰性,节嗜欲,庶事清净”。简短的几句话囊括了胎教的精髓,告诉大家要调整心境,保持心情愉悦,同时注意适量活动,缓和脾气心性,节制不良嗜好,更要凡事清净,以静养胎。他从中医的角度强调胎教对胎儿生长发育及后天成长的重要作用,以至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所以,胎教就是宝宝人生起点的第一步,虽然只有十个月左右,要远远少于以后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但却是良好教育的重要开端,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你在替孩子迈!

  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就形成了专篇“胎教论”。

  具天地之性,集万物之灵,阴阳平均,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

  清末思想家康有为认为,天下之人皆出于胎,胎生既误,施教无从。意思是说如果婴孩在母体内得不到好的教养,出生后教育的作用也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胎教是一个起始点,它的重要性不得不引起准爸妈的注意。我们进行胎教是对孩子负责,是尽为人父母之责任,是避免最小的恶,追求最大的善。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要做彻底的教育,就要着眼于最早一步……至少也要从胎教起点。”他还提出具体建议:“母亲备阅的文字,要乐观的,和平的;凡是描写社会黑暗方面、个人神经异常的,要避去。每日可有音乐,选取的标准与图画一样,激刺太甚的,卑靡的,都不取。总之,要孕妇完全在平和活泼的空气里面,才没有不好的影响传到胎儿。”他所提出的具体做法与措施是对古人胎教之道的继承与发展,即注意营养饮食,教妇有感,对胎儿进行乐教、诗教。可见,千年之外古人的胎教智慧不得不让我们叹服!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中国古代传承的胎教思想与西方胎教理论,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一东一西,有着内在根本信念的差异。

  东方“胎教”的静养,与西方“刺激”式胎教是完全不同的套路。依靠西方现代医学的发展,西方国家的胎教,强调要给予适量的刺激,包括声音、光照、父母与胎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都会有效地提高胎儿听觉及其他感觉的灵敏性,以便促进胎儿大脑中神经纤维和突触的发育。一句话,西方人胎教,强调一个“动”字,将刺激用到极致。而古代中国的国学典籍中,强调的却是“静”。这“静”,关键是什么?中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成书于清代的医学典籍《增补大生要旨》中强调:“胎儿借助妈妈的气息孕育生命,两人的气息相同,喜怒都是同步的。做妈妈的,一旦动怒、恐惧、伤心、愤慨,就会导致腹中的胎儿也因为出现这样的情绪变化,而出现病症。”

  因此,国学经典中的胎教关键,不是“母子对话”“秉烛刺激”“乐声熏陶”,而是“以静制动”,今天看来,《增补大生要旨》中提出的的两点极其重要:

  一是“静心气”。即孕妇不可轻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要除去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因此,孕妇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肝火,否则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必受影响。

  二是“适劳逸”。西方人在怀孕以后并没有特别的保护。我们常常看到西方人在孕后七八个月时,仍有人下水游泳,或者坚持大工作量的工作以及随意外出进行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仍然像平时一样,并不存在有意识的锐减。这些受孕以后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古典医学典籍中,是完全排斥的。当然,中国人讲究的孕后“静养”,并非绝对地拒绝各种运动,其关键在一个“适”字,要求将“动”和“静”适度结合起来。

  孙思邈,这位悬壶济世的活菩萨,简短的几句话囊括了胎教的精髓,告诉大家要调整心境,缓和脾气心性,保持心情愉悦,更要凡事清净,以静养胎.同时注意适量活动,节制不良嗜好。当我们明白了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胎教的精髓,就知道准妈妈应如何做.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在做胎教,而事实上是妈妈在做自身的修身养性.

  在当今物质比较富足的时代,生活和饮食大家都容易做到.只是精神上到底用什么比较好呢?易经屯卦中讲刚柔始交,君子以经纶.两口子结婚,就是刚柔始交,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经纶。经纶者,经典也,也就是说,圣人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胎教了,而进行胎教的东西,就是经典。

  • 胎教理论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