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安全生产,你还得认识这3大产兆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11月08日 09:21:48 

  产兆1:落红

想要安全生产,你还得认识这3大产兆

  落红是指呈淡红色或暗红色的浓稠黏液。出现落红的主要原因是孕妈咪为进入生产过程,子宫收缩造成子宫颈软化并产生扩张与变薄的生理现象。而在子宫颈扩张与变薄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微血管破裂,而且子宫颈在生产前,本为密合的管状构造并内含黏液,当血液混合黏液并从阴道流出,便形成所谓的落红。

  临床上初产妇落红约1周后才会真正进入产程,只要阴道出血现象符合落红的特征,便不需过于紧张。经产妇变数较多,若出现落红则需尽快到医疗院所做检查,通过内诊可评估子宫颈扩张程度与胎头下降的情况。落红出现在37周后是正常的,可安心待产。但如果在35周前出现落红现象,无论是初产妇或是经产妇,都需要至医疗院所进行检查。

  产兆2:破水

  宝宝生长在子宫腔并被包裹在羊膜之中。羊膜是一层半透明就像保鲜膜一样的薄膜,而羊水其实就是胎儿的尿液。造成羊水破裂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子宫收缩的挤压,但破水容易与阴道分泌物和尿失禁混淆。

  因为怀孕时阴道分泌物增加为正常现象,而造成尿失禁最主要的原因为子宫压迫膀胱,以及黄体酮的分泌使得肌肉放松,因怀孕而产生尿失禁的状况多为应力性尿失禁,其典型现象为出现大笑、咳嗽、打喷嚏、搬提重物等造成腹压上升的行为,因此可作为与破水分辨的依据之一。另外因羊水是胎儿的尿液,所以会有透明液体像水一般不断流出的感觉。

  若孕妈咪有破水的疑虑,无论周数、初产妇或是经产妇,都需立即前往医疗院所做检查。通过酸碱试纸测试,可区分出是呈微酸性的阴道分泌物,还是呈弱碱性的羊水。若在35周前破水可考虑安胎,35周后则须住院待产。另外坊间误以为足月破水需在24小时内生产,其实只要没有发热或白细胞数升高等感染迹象,就可以继续待产。

  产兆3:阵痛

  阵痛,为生产必经之路。一般生育年龄女性的子宫,大约只有成人一个拳头大。而子宫本身就具有收缩的机制,但怀孕后因为胎儿的成长,子宫会逐渐变大,子宫收缩的感觉也变得更加明显。临床上造成孕妈咪下腹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肠胃发炎、胆囊结石、尿路感染等,因此下腹疼痛不一定是子宫收缩所造成。

  没有进入产程,单纯子宫收缩造成的阵痛感,称之为假性阵痛。假性阵痛大约在怀孕32周后就会出现。因此建议孕妈咪要多休息、不要太劳累或是搬抬重物,以免造成子宫收缩。若是单纯的子宫收缩,孕妈咪只要坐下或躺下休息,阵痛感都能得到缓解,其不适感并不会延伸到背部或是尾椎。

  真性阵痛的特征则为:1.阵痛频率会越来越高;2.强度越来越强;3.疼痛感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当发生以上特征的阵痛感,要懂得做时间的记录。若是阵痛的频率间隔越来越长长并获得缓解,则多休息即可。如果阵痛感越来越明显、强度越来越强且间隔越来越短,疼痛的感觉无法消除,初产妇阵痛感15~20分钟疼痛一次,到医院都还来得及;经产妇变数较多,若有规则性阵痛,建议可至医疗院所做内诊检查。

  若怀孕35周前出现无法通过休息来缓解规则性子宫收缩产生的不适,那则是子宫早期收缩。随时可能会进入产程,需进行安胎。若发生在35周后,则视为产兆,必须做待产的准备。

  疼痛感因人而异,通过胎儿监测器,才能了解子宫收缩的情况、频率与强度。且疼痛感不仅会出现在下腹部,还会延伸到尾椎和背部。又因子宫收缩强度越来越强、频率越来越高,会将子宫颈撑开,所以也可能出现落红现象。

  产兆出现因人而异

  三种产兆的发生并无先后顺序,不同产兆对初产妇和经产妇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如上述,若初产妇出现落红,约1周后才会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不需急着到医院检查,可在家中休息观察。但经产妇一有落红的现象则须立刻前往医院。

  规律性真阵痛且发生在初产妇身上,15~20分钟一次阵痛,到医院待产时间都相当充裕。但经产妇就容易有急产的状况发生,因此当经产妇出现产兆,都需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另外,只有破水才是初产妇和经产妇都必须就医的产兆。

  许多孕妈咪已明显感受到强烈阵痛,医生却还是要求妈咪多到附近走走或甚至是回家休息。通常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还没进入“规则产程”。一般在没破水的情况下,医生都希望产妇有子宫规则收缩。子宫颈开到3~4指才会留院待产,多走动、爬楼梯是为刺激子宫规则收缩,让子宫颈能够逐渐打开,使产程能够更加顺利。

  预产期将近,没有产兆怎么办?

  目前医学上还不了解启动产兆的时机。临床上只能得知怀孕37~38周会自动开启,甚至是到40周出现产兆也是正常的现象。若是过了预产期,一般正常情况下,可以等到41周再考虑催生。这中间需评估孕妈咪和胎儿的情况,如胎儿过大、胎儿心跳不稳定或孕妈咪罹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子痫前症等,就可能会提前进行催生。

胎教音乐
  • 产前准备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