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生介绍,产妇自己处理胎盘多为两种:一是拿回去洗净后弄了吃。另一种则比较“迷信”,将胎盘埋在树下等地方,以保新生儿健康坦途。
4月初,家住北市区的龚先生升级做老爸,老婆为他诞下一女,重约3600克。就在一家人围着新生儿笑个不停时,龚先生从医生手中接过了胎盘。“在生产前,亲戚就预定了我们家的胎盘。他们家里小孩体弱,说是要弄给孩子吃。”
实际上,很多产妇及家属都没有勇气处理自家的胎盘。记者在昆明市内各大医院随机询问了近30位产妇,绝大多数表示,生产后都没要胎盘,交由医院处理。产妇及家属大多认为:胎盘脏兮兮很恶心;听说有价值,补身子,但不知道怎么处置;不愿食用自家婴儿的胎盘,觉得心里别扭……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一医生表示,医院有近80%的产妇自愿放弃胎盘。
早在2005年,卫生部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指出,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
医院卖胎盘10元一个胎盘的收集和最终处理都在医院。记者调查发现,医院还是胎盘的中转站,在这里也能买到胎盘。
知情人士杨女士经常进出产房,其称可以帮买到胎盘,10元一个。
“卖胎盘的钱,是医生的,还是给医院?”杨女士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
“家里的老人身体弱,想买个胎盘给老人吃。”记者在昆明市某医院妇产科打听时,一女士说“能买到”,并介绍了一位杨女士。因工作关系,杨女士经常进出产房。其答应帮记者向医生买,10元一个,约好次日联系。
次日上午到妇产科找到杨女士后,记者递给她20元,“要两个”。
到产房门口后,杨女士让记者在此等候。当时,产房门口有10余名家属在等候产妇分娩。杨女士进去约两分钟后,一医生推开产房门,探头问“哪个要”,没人回应。医生又问一遍,在产房门口等候的人看着医生,没人回应。“哪个要胎盘?”记者上前跟着医生进入产房,“我要两个,钱已经给她了”。随即,医生对杨女士说:“那你给我。”杨女士称,该医生在产房内负责配送药品。
将钱给医生后,杨女士就拎着两个袋子走出产房,并在等候人群的注视下,将胎盘交给记者。“这是今天早上刚生的。”杨女士说,胎盘放在冰箱保存,这两个是放在冰箱门口的。其称,来医院生产的产妇多的时候每天会有10多个,少的时候每天也有三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