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成儿童疾病之首(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07月29日 10:49:06 

  即使到了今天,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在奔走多家医院以后,也难以得到一个确切的诊断。“一般医生都会让你做一个评估表格,然后计算分数,但我们去做了以后,每家的诊断结果都不一样啊。”一位5岁女孩的妈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诊断。

  从技术上讲,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手段,存在不少问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教授金星明提供了一个数据,美国2007年的一份报告,调查了近8万名 3-17岁的儿童青少年,他们中有近40%过去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后来又被诊断不是自闭症。金星明教授提出:年幼儿童的诊断正确率究竟如何?

  中国自闭症诊断的所有工具,都来自国外。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周念丽教授在论坛演讲中提出:看看这些大串的英文字母就知道,国内所有的诊断手段几乎都照搬国外,但这些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诊断病情?她认为,国内急待开发适合中国人的诊断工具,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周念丽讲了一个故事,她曾经在北京一家自闭症教育机构碰到一个孩子,一开始这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孩子父亲听到消息以后“人间蒸发”,离开了这个家,但过了一段时间,孩子通过其他诊断,被认为并非自闭症。她提醒,这样的悲剧不应该一次次上演。

  尽管自闭症目前无法治愈,但如果自闭症患者越早得到诊断和干预,预后的情况会越好。但是,国内还没有建立早期筛查系统,很多患儿因为发现晚、确诊晚,耽误了最宝贵的训练时间。“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早期发现、干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自闭症儿童早期筛查、诊断、干预的工作体系尚未建立,评估工具的研究不足,筛查队伍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转介,导致多数自闭症儿童得不到早期干预。” 沈敏说。

  自闭症不能等同于智力障碍,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有智力障碍,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一定的智力水平,甚至对某一个技能特别擅长,这样的情况被叫做“孤岛能力”。杨晓燕回忆说,她的孩子在2岁之前就会加减乘除,计算能力远远超过普通小朋友。正因如此,一些自闭症孩子在被诊断之前,甚至被视为“天才”,在缺少早期筛查,而家长又缺少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患儿的病情被忽视。

  渴望尊重和辅助

  “这孩子怎么回事啊?!你们家长怎么不好好管管?!”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家庭,都没少听过这类责备。拥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而社会的不解、冷漠和歧视,更让这样的家庭倍感伤心。

  与智障、肢体残疾不同的是,自闭症患者外貌没有明显的特征,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安静、沉默,看上去跟普通人没有两样。正因为如此,当自闭症患者有异常举动的时候,缺少了解的人给予的反应,往往是责备。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抱着他出门,旁边站了一位长头发的女士。我的孩子一把抓住别人的辫子不肯放手,我正要回头解释,对方就给了我孩子一个耳光。”张敏燕的儿子现在已经19岁,这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但到现在,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如果一个孩子行为奇怪,大家应该想一想他有可能是自闭症。”

  公众对自闭症缺少了解,医疗界对自闭症的认识也并不普及。自闭症孩子母亲薛丽冰说,她曾带儿子去医院打针,孩子不肯打,犟着又哭又闹。护士很不耐烦,责问道:“这个孩子怎么搞的,这么大了还不听话,你们家长怎么惯成这样?”薛丽冰说,家长一般不会把孩子惯成这样的,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应该怀疑一下这个孩子是有病的,他不是健康人。

  另一位母亲吴艳哲说,她常常带着已经21岁的儿子去超市,希望儿子能够学会日常生活的能力。在她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里,一名明知孩子患有自闭症的保安,会趁家长不注意的时候,把她的孩子驱赶出超市。

  电影《海洋天堂》的上映,让自闭症患者家庭,看到了一点希望。“台湾自闭症总会”是一个由自闭症家长组成的民间团体,这个团体的理事长潘兆萍在论坛上说,内地的《海洋天堂》拍得很好,最近正在台湾公映。“我前天刚给官员送了5张电影票,请他们去看《海洋天堂》,让他们了解一下自闭症究竟是怎么回事。”

  公众的理解还不能解决自闭症患者家庭实际的困难。根据周念丽教授的研究,自闭症患儿家庭一年承受和支付的社会成本为6万元。这其中包括医学诊断费用、医学干预费用、语言治疗费用、心理干预费用、自闭症机构学费等等,其中“照顾成本”是指在自闭症患儿家庭中,父母双方一般都会为了照顾孩子,牺牲自己的事业和原有的收入,比如一方选择下岗,或者缩短工作时间,做兼职工作等等。这样的情况几乎出现在每一个自闭症患者家庭,因为自闭症患者往往缺少危险意识,如果没有全天候的照顾,时常会发生意外。

  关注自闭症家长

  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都见过“地狱”的样子,那是一种无边的黑暗,身陷其中的人被一种未知的恐惧包围,这恐惧一口一口蚕食着希望。张敏燕的儿子1992年出生,她是中国第一代自闭症患者妈妈,尽管已经过去16年,但儿子被诊断时的绝望感,还清晰可知。“我以前是下棋的,他爸爸是踢足球的,儿子刚出生时,我们经常讨论说,我教儿子下棋,你教儿子踢球。”跟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张敏燕对儿子充满无限的期待,憧憬着幸福的未来。当儿子被确诊,所有的希望换成了绝望,生命陷入无底深渊。

胎教音乐
  • 儿童疾病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