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6:认形状
先带着宝宝认识基本的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陪着他指认生活中的物品各是什么形状,如车子的轮胎是圆形、好吃的比萨饼切片是三角形、常吃的饼干是正方形。然后,再认识心形、椭圆形、长方形等更多富有变化的形状。
PART 3 生活情境,随机教育
认知概念的范围十分广泛,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情境和例行事项,便可进行快乐认知。
家庭:日常用品就是好素材
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可说“这件上衣是蓝色的”“红红的裤子好漂亮”,随机教育宝宝认识衣服上的颜色。
给宝宝买不同颜色的袜子,可依颜色的不同玩分类游戏。或者把积木打散,让宝宝依照形状分类。
吃饼干时可辨认不同形状的饼干,或故意把饼干折成一块大一块小(需要有明显差异),问宝宝“哪一块比较大”“你要吃哪一块”等。随着宝宝视觉能力的提升,可逐渐缩短物品的大小差距,但仍旧要使用相同的物品。
“听完这个故事,你就要睡觉了。”“天亮了,要起床了。”通过各种事情的先后顺序,让宝宝了解因果关系。
公园:最喜欢的地方最好玩
想教宝宝数数,就利用玩荡秋千的时候,如大家约定“荡100下就要换人”,或是荡几下后就该回家了。
和宝宝玩翘翘板,这是认识“轻与重”、“高与低”的机会,因为妈妈体重较重,所以位置较低,宝宝体重较轻,位置就较高,也可借此衍生因果关系,让宝宝建立思考逻辑。
公园里的花花草草非常适合用来认识颜色,尤其深深浅浅的变化,更能拓展宝宝对颜色的体验。
卖场:最佳亲子学习平台
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学习认知的好素材,再加上商品都经过陈列规划,又是建立分类概念的好教室。以饼干区为例,同样都是饼干,但却有着不同的外盒包装、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重量,而饼干盒拆开后,饼干的形状更是丰富多样。
在蔬果区有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是认识颜色的好素材,妈妈可一一指着给宝宝认识:“甜椒有红色、黄色,空心菜是绿的,胡萝卜是红的。”如果可以的话,就让宝宝亲自摸一摸蔬果,获得更直观、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不同的商品摆在不同的陈列架上,可借此认识“上下”“左右”等方向概念,并让宝宝自己找出东西摆在哪里。
在拿取商品时,可带着宝宝数数,对小一点的宝宝,就带着他念“宝贝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奶奶一个……”让他依序说出家中成员的称谓。如果是大一点的宝宝,则明确请他拿“两包菜”“三个布丁”,看他是否能做对。
在排队结账时,让宝宝知道“买了东西一定要付钱”,只有付钱后,商品才算归自己所有,再次强化因果关系的概念。
认知游戏Q&A
Q1:在认知游戏和训练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怎么去教?
想更好地了解宝宝的认知发展,父母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比如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游戏模式,如果宝宝一直停留在单纯的游戏方式上,在父母给予协助后,仍不知道各项事物的连贯性而且无法突破,就要当心其认知发展出现了问题。
至于应该如何教,在日常生活中,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多给宝宝一点尝试的机会。当宝宝想伸手拿取东西时,父母不要急着立即给予协助或反应,应该让宝宝有机会自己去探索与尝试,父母要做的是,就是在一旁观察,并给予安全的保护。
Q2:如何察觉认知训练对宝宝来说太难或太简单?
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其应该具备的能力,例如1岁后会自己翻纸板书、1.5岁会串大珠子等。至于如何察觉认知训练对宝宝来说太难或太简单,在游戏或操作玩具的过程中,请注意宝宝的情绪反应,如果有成就感,他会想继续玩下去,如果感觉宝宝有点烦躁,就可能是太简单了。
可以简单做个测试。如果是新玩具,宝宝只玩两下就不玩了,那就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太难,宝宝放弃了;二是太简单,宝宝因为缺乏挑战性而失去兴趣。
Q3:面对一个新玩具,应该怎么跟宝宝玩认知游戏?
可以先让宝宝自己玩,如果发现宝宝没兴趣,那么可能是他不知道怎么玩,这时父母再示范玩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