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记录于4岁半)
进入符号敏感期的好好同学,已经认识许多字了。最近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同学对公共汽车上的起始站和终点站名很感兴趣。
今早看到某辆公共汽车上的“南坞”字样,说:“妈妈,那辆公共汽车是去南坞的。”我正心生感叹说那么偏门的字都让她猜对了,只听该同学接着说:“坐着那辆公共汽车,就能去南边看乌鸦了,是吧?”
又一次,看到某辆公共汽车上写着“西便门”,问我:“那是西什么门?”告诉她是“西便门,中间那个字是方便的便”,小人兴奋地问:“也是大便的便吧?”俺只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说是,不出我所料,该同学立刻大笑着说:“这辆公共汽车是拉着大家去西边大便的吗?”
故事2(记录于4岁1个月)
一天早上,我说,后天就要召开奥运会的闭幕式了。
小人马上问,A幕式开了吗?
我正发愣,小人嘀咕说,A幕式应该在B幕式的前面呀。
日记一则(记录于4岁1个月)
一天晚上,好好从书箱里翻出她2年前看的几本图画书,坐在沙发上看。我在厨房里,就听她自己在那里念书:“……小白兔对小黑兔说,你真黑;小黑兔对小白兔说,你真白……”后来我拿起书一看,竟然一个字不差,呵呵,小人儿能自己读书了,真让俺这个懒妈没事儿偷着乐啊。
大言不惭地说,俺从没正儿八经地教过好好识字。平时在外面看路牌、在商场看商品包装、在餐厅看菜单、在家看图画书,遇到感兴趣的字,好好会问我,逐渐地,她就认识了很多字。好好现在的识字量已经有些可观了,粗粗算起来,大约有几百个字,能应付一些基本生活需要了。不过小人也经常把长得很像的字搞混,读出一些莫名的东东来。
好好1岁的时候,我时常带她在小区里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有时候,看到有的家长指着小区指路牌上面的字,教给孩子认,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凑热闹。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当时记住的“字”,如果换一个场合,还是相同的字,他们就不认识了,而且,如果不继续重复强化,很快就忘记了。由此我发现,此时孩子“认字”,其实是“认图”,孩子只是把字当成了一个东西或者是图形,那个阶段的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文字。后来除非好好自己提问,我没有再主动教她“认字”。
好好在3岁多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图——示意图、警示图、指示图、地图……在商场、超市、电梯里、高速路上、机场……只要看到图形,比如交通标志或者电梯里的安全警示图等,都要研究一番。对图形感兴趣,是孩子认知抽象符号的最初阶段。在海淀安全馆的交通安全展示区域,有一面墙上贴着全部的交通标志,小人都认识,比有的老司机还牛。其实俺从来没有正式地教过她,小人是通过平时在路上看到后问我来“学习”的。
快4岁的时候,好好同学突然对文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她看到感兴趣的字就问,过后都能记住。通过生活中的互动认识的字,孩子的记忆会很深刻。逐渐地,小人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她会主动读出认得的字,帮我看路牌,帮我看菜单,帮我找我需要的书等等,颇有成就感。源于生活、源于真正的应用,这样的“学习”,孩子乐此不疲,更妙的是,俺这个懒妈,又可以有“偷懒”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