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每次宝宝吃完,都要把剩下的乳汁挤出这也是个误区。越挤奶越多,但奶太多了,也会有些问题,比如得乳腺炎、乳腺闭塞。另外,如果奶太多了,通常没 有喝到后乳,宝宝就饱了,所以大便可能是绿色的,会有泡沫,会觉得胀气;而且前乳比较稀,宝宝就会频繁要求喝奶,这样喝的次数越多,妈妈就挤得越多,挤得 越多奶也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我们鼓励妈妈自然一点,不用挤得太多,除非是太胀,就稍微挤一点,挤到乳房软一点就可以了。
13.上班了,乳汁的质量就变差了奶还是同样有营养的,只是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会减少产奶量。但这一般都是一时的,因为压力是会过去的,加上周 末和宝宝呆在一起,产奶量就回升了。如果确实是奶量少了,那妈妈就需要花几天时间频繁地挤下奶。不用挤太长时间,每1.5小时挤5分钟。或周末除了频繁地 喂宝宝,每次喂完后再挤1分钟。另外可以吃点药催奶,常用的有通草、王不留行等,还有种不太常见,叫葫芦巴,效果也非常好。
14.奶不够要留着、存着这是很大的误区,奶是越挤越多的。其实不是个奶量,而是个产奶速度的问题。很多妈妈认为我的奶量就这么多,其实是产奶的速度的问题:空的乳房产奶速度快,满的乳房速度慢,如果频繁排空乳房,产奶速度会快很多。其实我们身体的各种液体都在经历循环,比如你的口水有没有感觉不够的时候?很少,因为你的口水是按照你的需求来产生的,吃东西的时候就产生得多。乳汁也是一样的,宝宝吃的时候就产,不吃就不产,吃得多就产得多。所以妈妈要有信心产奶。
15.宝宝睡觉不好,醒好几次,是因为奶不够在早期,特别是前两个月,宝宝频繁吃,有几个原因:
一是胃很小,才小玻璃球这么大,几天后可能比乒乓球大一点,他的胃那么小,母乳又很容易吸收,所以吃了没多久肚子很快又空了;二是宝宝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前三四个月每周长170克左右,半岁内体重会翻倍,所以宝宝对奶的需求量会比较大;再就是第一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宝宝的轻睡眠比较多,沉睡眠比较少;另外加上宝宝在帮妈妈催奶,也会经常有吸奶的要求。
所以不用担心奶不够,妈妈只要按照宝宝的需求来做就可以了。第一个月,就享受和宝宝互相信赖的感觉。我们看到小狗小猫也是粘在妈妈身上,我觉得可以调整一下思维,宝宝这么小没几天,不妨也让他粘在妈妈胸上,妈妈不要穿乳罩,他听到妈妈的呼吸心跳,会很有安全,也会睡得更好,等他醒来就直接吸奶。这样很好很舒服,皮肤对皮肤的接触也可以使妈妈奶产得更多。
16.生病就不能哺乳没有什么病妈妈不能哺乳,除了艾滋病。哪怕是乙肝也不要紧,现在宝宝出生后会马上打乙肝疫苗,其实接种以前就可以开始哺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乙肝会通过母乳传播,反倒是有这样的研究:两组妈妈,一组是乙肝携带者,另一组是健康人群,观察宝宝得乙肝的比率,结果是一样的。其实分娩的时候感染乙肝的风险比喂母乳大得多。如果宝宝将来不幸得了乙肝,最有可能的是分娩时感染的,而不是因为母乳喂养,妈妈的母乳里其实有乙肝病毒的抗体细胞。
17.吃了药就不能哺乳医生和药厂会比较保守地说,哺乳期间最好不要吃药。但是所有的药,都是可以分安全等级的。妈妈用药前可以先问一下医生是否会影响哺乳,如果宝宝已经大了,开始吃辅食了,或者服药物的副作用比不喂母乳更大,那么再来平衡一下 。
18.哺乳妈妈须要很注意自己的饮食不正确!哺乳妈妈应设法均衡饮食,不需特别吃什么食品亦不用避免某些食物。哺乳妈妈不必为了制造乳汁而喝牛奶,也不须避免辛辣的食物、大蒜、包心菜或酒, 哺乳妈妈应该有正常、健康的饮食。虽然有时妈妈吃的食物会影响婴儿,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通常“腹绞痛"、“胀气"和哭闹可经由哺喂母乳的技巧改变而改 善,而不是透过母亲饮食的改变来改善。
19.哺喂母乳的妈妈必须喝很多水分不正确!妈妈应该依自己感觉来摄取水分。有些妈妈一直感到口渴,但很多妈妈并不觉得要喝比平常多的水份。如果需要更多水分,母亲的身体会经由感觉口渴来告 诉自己,不要相信您每天必须补充相当大量水分的说法,关于水分补充的说法只会使哺乳复杂化。
20.六个月大后,母乳宝宝需要添加配方奶不正确!母乳供应宝宝比其它奶类还多的营养。大于6 个月的宝宝应开始吃固体食物,这样他们才能学习怎么吃并且开始从其它食物来源吸收铁质,宝宝7-9 个月大,单单从母乳无法获得足够的铁质。因此只要宝宝还在吃母乳,就不需要牛奶或配方奶。但如果妈妈希望六个月大后给宝宝喝牛奶,只要婴孩一天还吃好几次 母乳,且食用足量却多样化的固体食物,没有理由不能喝牛奶。大部份从未吃过配方奶的宝宝,6个月大后不会接受配方奶,因为他们不喜欢配方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