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2月22日 12:37:12 

  
  虽然索迪安的研究和大多数研究一样都发现4岁儿童具备欺骗能力,3岁儿童不具备,但对儿童何时获得欺骗能力,研究者们还有较大的分歧。而这一分歧的关键在于研究者对儿童何时获得信念有不同的看法。“先天论”的支持者麦克纳马拉(MacNamara)认为,即使是还在父母怀抱中的婴孩也都拥有关于一定的心理理论;“早期论”的支持者莱斯利、韦尔曼等人认为,儿童从两岁半开始就形成关于信念的信念的能力,拥有了心理理论能力和欺骗能力。“晚期论”的支持者弗拉维尔、佩纳和维默尔认为,儿童只有到了4岁以后才可能形成关于信念的信念,拥有心理理论,而两岁半的年幼儿童不能理解他人的误信念,所以不能进行真正的欺骗。
  
  (五)儿童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塔格尔-弗拉斯伯格和沙利文(Tager-Flusberg & Sullivan)提出了心理理论的两成分模型,认为心理理论包括社会认知成分和社会知觉成分。社会认知成分主要和认知加工系统有关,如与语言能力等关系密切,需要在头脑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表征和推理加工。社会知觉成分则属于人的知觉范畴,包括从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和行为动作等信息迅速判断其意图、情绪等心理状态,它可能主要和情绪系统有关,是一种内隐化的过程。按照心理理论两成分的观点,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属于社会知觉成分。这一部分的发展要早于社会认知成分。近年来,对儿童情绪状态的理解有以下的一些研究成果。
  
  儿童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面部表情的识别,大约在两岁甚至更小。面部表情是人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反映出儿童能通过成人的表情推测他们的内部心理状态,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事件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不涉及其他复杂的心理活动。
  
  随着儿童心理概念的丰富,他们能对自己和他人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线索作出推断,从而预测别人的情绪状态,指导自己作出正确的行为反应。2.5~3岁时起,儿童能够明白愿望与情绪的关系,他们知道愿望得到满足使他人高兴,反之则使他人难过。4岁儿童开始逐渐明白信念与情绪的关系,这种能力到6岁基本成熟。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知道人们的行为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标,但如果他们对目标的信念是错误的,那么他们会到错误方向去寻求目标;而且人们感到高兴或悲伤是依赖于他们对能否获得想要客体的预期,不管预期是否符合现实的情境。例如儿童知道,虽然一个糖盒里没有糖果,但对于认为里面装有糖果的人,当得到或看到糖盒时,也会感到高兴。
  
  在理解错误信念后,儿童明白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表征,这也就促进了他们对冲突情绪的理解。冲突情绪的理解指儿童知道同一个客体可能会引发两种矛盾的情绪反应:积极的和消极的。6岁甚至更晚,儿童才能明白同一客体可以引发一种以上的混合情绪,例如儿童能判断在学校即将放假的前一天,面对休假和与老师、同学的暂时分别,会同时产生高兴和难过两种情绪。除了上述三方面以外,对儿童情绪状态理解的研究还包括儿童的情绪调节,这是儿童情绪状态理解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对于这一方面,我们在第九章进行论述。
  
  三、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有些儿童的心理理论获得较早,有些则较晚;有些儿童对他人心理的反应敏感,而有些则反应迟钝。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对发展的影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量的影响和质的影响两类影响因素。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主要包括家庭的规模、家庭中的语言交流方式)和儿童的假装游戏,这些因素会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速度;质的因素则主要包括执行功能、语言发展,它们与心理理论有深层次的联系,不仅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速度,更可以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否。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