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国情固然需要考虑,散户奶农利益需要照顾,然而国民的身体健康更需要保护,民族身体素质更需要进步。我认为应该从源头做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教授奶农科学育牛,国家也应该根据出奶数目补贴奶农,鼓励奶农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艺、提高养殖水平,保证生乳的高标准,而不是为了所谓奶农利益和企业利益,这样博弈!”南庆贤说。
而网络上,关于新国标争论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这个行业太乱了!”等等。
对此,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教授表示,经历过去种种乳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本就缺失,草木皆兵,现在无休止的争论,只会越来越打击消费者信心和对行业的信任度,“这种负面效应的传播还会产生连锁效应,比如消费者对乳品的信心和信任度的流失,可能会波及到其他食品行业。”
在各种利益博弈中,消费者的利益似乎被忽略了。“别让公众为倒退的牛奶标准而哭泣。”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从未过去,而且愈演愈烈,这是每一个身在乳业的从业者的悲哀,更加是中国消费者的不幸。信任的流失要用多少努力的才能挽回?流走的信任又要带来多少倒掉的鲜乳和奶牛的鲜血?关于乳品新国标的争论,似乎正在令很多人“审美疲劳”,然而这个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真的只能在洋奶粉恣意涨价之下忍气吞声吗?
“吃人家嘴短”,奶粉定价权我们就要拱手让人了。希望这会是一次变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