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正幼儿早期身心发育不良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20年03月19日 09:45:16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给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结合幼教工作的点滴经验,笔者整理了幼儿身心发育的正反两方面的特征,帮助家长、保教员对症施教。

如何矫正幼儿早期身心发育不良

  身心健康的幼儿是啥样

  幼儿的情绪是基本稳定愉快的,轻易不发怒,饮食生活起居正常,能听从监护人的合理嘱咐,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幼儿的记忆力发展正常,注意力集中,具备正常的智力和求知欲,爱说话,具备同龄人同样的表达能力,喜欢提问题并追根问底,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过分依赖别人

  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地交往,不打人骂人和妒忌别人,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喜欢帮大人做事。不隐瞒错误,诚实不说谎,能自我接纳,有一定自制能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力较强。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备初步的赞美、欢迎、批评、指责的区分能力,不过分地害羞、畏难和胆怯,具有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一些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身心发育异常的状况,这需要引起家长和教师注意。

  其中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易冲动发怒、兴趣多变、情绪低落。行为表现:喜欢独处,退缩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不愿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沉默少语或选择性缄默、少动、精神不集中,逃学、偷东西、伴有用暴力和语言两种攻击行为。生理表现:头疼、腹疼、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自汗或盗汗、早睡或入睡困难、睡行症(夜游)、耳鸣、尿频、抠鼻子、抽动症(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性识别障碍症等。

  异常特征需要成人细心关注

  当幼儿需要帮助时,要适时帮助、诱导其解决困难,着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的性格。

  无论大人多生气,都不能拿幼儿当“出气包”,不能把大人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幼儿,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以免给他们造成胆小易惧心理,要把严格要求寓于良好个性培养中。幼儿同样具有与成人一样的尊严,不能当众批评指责幼儿,以免造成害羞,损害自尊。当幼儿耍脾气惹大人生气时不能欺骗、恐吓、毒打孩子。

  对幼儿要求不要太苛刻,以免造成自卑、胆怯、逃避心理,导致孩子说谎及离家出走。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学会礼尚往来,弱化他们孤独怪癖的性格。

  吃饭时尽量选择外界干扰较小的地方,培养孩子专心吃饭的习惯。切忌给幼儿吃过多肥甘厚味、刺激、“时髦”的食品,不吃或少吃零食,以免产生挑食的不良习惯。不打乱幼儿生活规律,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12小时。

  给幼儿尽可能提供独立的生活天地,设置玩具箱、餐具柜等,便于培养有规律的个人生活。幼儿天性爱玩耍,玩耍要以户外游戏为主,绝不能以看电视、打游戏来代替玩耍,游戏中便于培养良好习惯,如说话及礼貌用语学习、学会交往分享和合作、树立安全意识等等。

  按时接种疫苗,半月或一月做一次健康检查,对因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发育不良要及早辅以药物治疗,对因饮食不良引起的肠胃紊乱要遵医嘱。绝不能以“发工资”来刺激幼儿的暂时听话,那样会导致孩子产生功利、贪婪、攀比、索取、谈“条件”等坏习惯。

  严防违背教育规律行为

  幼儿过早入园,好的习惯不容易养成,反而养成不易纠正的不良习惯。如写字姿势的“三个一”,在幼儿骨骼、肌肉、韧带、力量等发育尚未完全时很难达到标准,就会出现错误的“三个一”,这就造成沉疴,遗害终身。

  应该禁止低龄入园、过早学习和布置“家庭作业”,幼儿园教育大大有别于小学教育,低龄入园可能造成心理伤害,过早进入学生角色,难免遭到批评和指责,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久而久之导致自卑心理产生,出现像咬指甲、遗尿症、口吃、缄默症、睡行症(夜游)等行为,对心理造成影响。

  孩童时代玩耍是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在玩耍中发散了思维,感受着快乐,听觉、视觉、味觉、语言、思维等得到迅速发育。过早要求“识1000个字、背诵100首以上唐诗”,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压缩了发育的黄金段,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孩童时代,使孩子身体感官发育受到限制。

  教师要成为善观察、勤观察、想观察、能观察的“行家里手”,洞悉细微变化。要以热爱幼教,关爱儿童的态度从事幼教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方法。保育员更要控制自己因幼儿过失引起的情绪偏激行为,消除消极情绪,保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给幼儿做表率。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热情、天真,具有情绪主导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保育员教育的维度:要做好幼儿、家长和同事间的有效沟通,沟通要讲究艺术,让大家在一种祥和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成长。关键的是,沟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家庭等因人而异,力争让每一个幼儿愉悦地茁壮成长。

  与家长沟通更要显示教师、保育员的个人品质,不但要通报幼儿在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当好家长的“导师”,有效传播幼教保教知识,帮助纠正家长的违规教养,真正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形成教师、保教员、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保教格局。

  • 不良矫正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