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作品可能是原始艺术或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可能是中国的水墨或西方的雕塑,带领的人如果事先研读有关资料,对展览品具备相当程度的认识,则一进入会场便能迅速掌握参观情绪。
一般美术馆除了展示精采作品以外,也附设贩卖部门陈售作品海报、明信画片、画册、书籍、幻灯片、装饰品等,为了加深对作品及此行印象,也可以安排在参观路线内。
(四)掌握展览特色,接纳各种美术品所拥有的美
美展作品种类繁多,包括绘画、雕塑、陶瓷、摄影、书法、美术设计、民俗工艺、儿童美术等,其中绘画还可分为:水墨、油彩、水彩、粉彩、胶彩、版画、素描、综合媒材等,各拥有独特的美,观赏重点自然不一。例如:观赏水墨画,用笔与墨韵是发掘水墨之美的两大重点,笔墨呈现的美感与趣味,在引导儿童观赏时最值得提醒说明。
再如不同于平面艺术的雕塑,尤其是比浮雕更立体的圆雕,观赏就不能仅从一方接触,须从前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赏,感受向四面八方展开的造形美。即使同属彩绘的水彩与油彩,也由于材料、技法截然不同而分别呈现渲染或厚实的趣味。
美展型态有展示收藏品的经常展,展示某人或某主题的个展、特展,也有集合若干人的联展,甚至兼容各类媒材的综合性大展,带领的人最好了解性质与特色,以期儿童轻易地接纳各种艺术品所拥有的美。
(五)随机介绍美术知识、技法及引导赏析方法
带领儿童参观美展是一种休闲活动,更是意义深远的教育活动,到美术馆不是看热闹,不能只顾玩乐,每次参观总是期望在美术教育上有所收获。不过这是灵活的教育活动,是自由活泼的随机性教学,不是系统化、规律化的一般教学活动,以避免刻板、严肃、枯燥无趣为宜。应该配合时间、空间、客体的展品,并斟酌主体儿童的需要与能力,适切地介绍相关美术知识、技法,增强鉴赏能力及创作能力,不必像在学校里有步骤的美劳教学。
例如:参观毕加索画展,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童年生活、生长环境、时代背景、创作经历、作品特色、在美术史上的价值等,可以用轻松有趣的言语随机摘谈,并不一定要做有系统、很严谨的介绍。又如面对印象派大师莫内的作品,可以根据所展现的画面随意谈谈光与色彩的关系。经常参观美展,接触次数增多,零星知识自然在轻松中积累成山。
(六)适合儿童的感受能力及经验
儿童不是成人,当然不能以成人程度相待,但也不能以歧视眼光认为幼稚不成熟而不关切。他们拥有自己的美感特质,对美的感受、认知与喜爱自有另一种心灵语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在改变。
儿童对美术作品内容的了解,或许受了知识经验的限制而不够丰富深刻,但是对作品的鉴赏具有迥异于成人的着眼点;对彩色机能的诠释,往往跳脱成人世界的习惯领域而另有情锺;对造形、构图的接纳,也有各年龄阶段的独特眼光,这种现象从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与立体造形不难发现。
儿童造形能力发展固然有基本轨迹的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也不容漠视,天赋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差异都影响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与兴趣,引导儿童观赏美展不能忽略这个现象。儿童的注意力不易持久,最好不断藉生动新鲜的趣味来吸引。因此,严谨的艺术史要故事化,深奥的创作理念要浅语化,抽象的画面要具体化,不要让儿童感觉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