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每当她练好一首曲子,她就会问赵老师:“我可以站在那个舞台拉琴吗?”
赵老师每个月都在北京王府井的国际艺苑举办一场学生音乐会和公开教学。春怡看到师哥师姐们都在争抢着报名参加,而上台前赵老师都要严格挑选。春怡非常羡慕那些上台表演的哥哥姐姐们,她也刻苦练习,希望有机会上台表演。
演奏是表演艺术,必须“台上练,练上台”。学生们在台上会有台下意想不到的冲动,集中精力,迸发出艺术想像的火花,常有即兴的创造力出现,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体验,对增强自信心极有好处,同时,看到别人进步,自己会更加努力。
链接:赵老师的“快乐小提琴理念”——每个孩子在被激发出强烈兴趣下才有学琴的快乐。
天才是从游戏中产生的
赵老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铺设一条安全攀登的斜坡路,使他们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学会本领,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知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在培养孩子的才能时不能过分讲求速度。一味地向前进,反而有危险。当一种能力确实得到培养时,才能向下一阶段前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被那些虽然进度慢,却扎实而稳步前进的人超越过去。
春怡5岁起到赵老师家学琴之前,曾学过一点琴。赵老师发现她基本功不扎实,为了她将来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决定重新整理她的基本姿势和反应,给她采用了自己编写的教材,既让她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又是严格科学的训练,使业余学琴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天才是游戏中产生的,要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最佳的方法。早在1980年,赵老师开始动笔写《儿童小提琴教程》时,就发明了许多学琴的游戏,其后几十年间不断充实完善游戏的内容。所以,春怡发现赵老师教的内容好玩又好学。比如,原先她持弓的右手比较紧,赵老师就拿了一堆彩色铅笔,来跟她做“老鹰搭窝”的游戏,让她用右手扮老鹰的嘴,来叼铅笔(树枝)去搭窝。小春怡舞动着双手在屋里“飞”了一圈又一圈,叼了很多“树枝”,逐渐地掌握了正确的姿势。
赵老师经常和春怡比赛,比如教连弓换弦的时候拉“摇小船”,看谁拉得既平稳又有韵律感;练习音准时,赵老师用琴声来给她伴奏,使她听到两个音在准的时候完全融合在一起,“像白糖化在水里一样”……
链接:赵薇老师的“快乐小提琴”理念——在循序渐进的科学进程中,让孩子“容易”地学会拉琴,孩子将得到自信心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合理安排时间
经常会有人问:我的孩子学文化课已经够满了,本来就没有时间玩,哪里有时间学琴呢?
如何分配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是父母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赵老师认为:学琴就是为了学会提高效率,掌握学习方法,调节生活节奏的。比如,赵老师教揉弦时,说:“春怡,你每天晚上看动画片时,可以做揉弦的无声练习啊。”春怡说:“平常我都不看电视,因为要练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