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亲家庭的父与子的心灵对话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30日 14:14:04 

  徐乃玉,京城媒体广告圈中的一杆老枪。现任《购物导报》广告部主任,行业报广告协会理事。

  徐乃玉却有一段坎坷的人生。别看他曾在央视“东方时空”上演过一回“咱北京人也是活雷锋”的真实喜剧,在“综艺大观”中与牛群合作过小品“拟音——喝凉水”,在朋友聚会时常常来一段滑稽表演,他和他儿子的故事,却让他的山东老乡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听得直掉眼泪。

  儿子当兵后在信里告诉他:“从小到大您知道是什么伴着我吗?——孤独。直到现在它也是我想甩也甩不掉的伴随者。至于它要伴我多久,我不知道……”

  徐乃玉和前妻离婚时,儿子才5岁。儿子判给了他。

  那时他正被借调到《北京晚报》当摄影记者。

  他那样的热爱摄影,热爱新闻事业,生活的挫折使他更加忘我地投身于事业。他把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可如果赶上周日有采访任务,他就不得不常常带上儿子。

  有一次,他带着儿子去西单商场拍片。拍了几张后,一回头发现儿子没了。他急得在人堆里团团转。忽然听见大喇叭里广播谁的孩子丢了,才把哭得泪人似的孩子找回来。出了商场,儿子说:“爸爸给我也照张相吧。”胶卷已经拍光了,为了哄儿子高兴,他给儿子“拍”了好几张。看着镜头里儿子带着泪痕的傻乎乎的笑脸,他把脸藏在相机后面掉眼泪。

  1987年,他调进了《中国经营报》的前身《中国农村经营报》,分到社会事业部。

  他是做着当摄影记者的美梦走进这家报社的,万万没想到,“社会事业部”是报社创收的部门,主要的业务是拉广告。

  他就这么走上了媒体广告人的道路。

  他常常需要出差。不出差的日子,也是从早到晚在北京的城乡到处跑。

  而他的儿子,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当时的北京市,又没有一所寄宿制小学。

  他不能为了照管上小学的儿子不出去跑。相反,为了养活儿子,他只有跑得更多。他的收入,主要靠广告提成。而报社的收入,主要靠社会事业部包括他在内的一干人马拉来的广告。

  每个月他都要给儿子买回成箱的方便面。他教会了儿子用开水泡方便面,这样他不在家的时候儿子就可以自己动手解决肚子问题了。有一次家里的方便面吃完了,儿子就用开水泡挂面。尽管小肚子饿得咕咕叫,儿子也没法把半生不熟的挂面咽下去。

  不止一次,儿子把家门的钥匙丢了,就睡在楼道里。

  又有一次,儿子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报纸烧老玉米吃,引起了火灾。街坊冲进他的家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徐乃玉出差回来,邻居见到他,骂他不称父亲的职。居委会找他谈话,警告他:再不照顾好孩子,就去报社告他。

  他回到家里,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儿子躲在屋角,怯生生望着他,他的心碎了。

  他开始把儿子轮番寄托在同事、朋友甚至他的广告客户家。中国经营报社凡是有孩子的女同志,都把他的儿子领到家里住过。

  报社领导特别作出一条规定:只有徐乃玉可以带孩子参加报社的活动。

  在学校、在大院里,儿子有时非常淘气,可在寄住的叔叔伯伯阿姨家里,儿子却出奇的老实。儿子平时不爱讲话,可一开口,常常讲些非常大人气的话。

  “你儿子真懂事!”朋友和同事常常这样对徐乃玉夸他的儿子。

  徐乃玉那颗总为儿子悬着的心,就变得稍稍安定些了。

  儿子6岁时对他说:“爸,你千万别找对象,以后我长大了开汽车,我养活你……”可徐乃玉还是结婚了,儿子14岁那年,徐乃玉决定结婚。

  • 单亲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