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亲家庭的父与子的心灵对话(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30日 14:14:04 

  未婚妻是在1991年7月,徐乃玉和同事去采访北京电视台《今晚我们相识》举行的一次单身男女大型联谊会时认识的。

  到今天徐乃玉也无法明白地告诉自己:当初和同事一道去采访这个单身男女的联谊会,而且在这个联谊会上找到了意中人,是无意,还是有心。

  他明白的是:让自己下定决心第二次走进婚姻殿堂的,是在两人后来长达3年的交往中,他感觉到的这个女子的温存和善良。他相信这个女子能够包容和善待他的儿子。

  但他怎样来告诉儿子自己的这个决定?

  他忘不了儿子6岁时讲的一番话——

  那是个周六,他去幼儿园接儿子。儿子一见他就说:“爸,你老了。”他说:“是啊,爸现在特忙。”儿子问:“你忙什么呢?忙着找对象吧?爸,你千万别找对象,以后我长大了开汽车,养活你……你答应我,家里不许来女的!”

  在漫长的独身生活中,徐乃玉不是没有碰上过让自己心动的女人,可一想起儿子这番话,他就把再婚的念头压下去了。

  这一次,他却不想再错过了。儿子即将从少年跨入青年,应该可以承受这件事情了。而且,他觉得自己很难再碰上这么懂情懂理的女人了。对这个比自己小11岁的女子,他什么都没有瞒她——自己离婚的原因,自己的家世,自己的优点,自己的缺点,和自己的儿子。他和她谈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儿子。

  徐乃玉和儿子的谈话是在一个晚上。

  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爸爸认识了一个阿姨……”敏感的、聪明的儿子一下子猜着了:“你们打算结婚,是吧?”他没有正面回答儿子,反问道:“你怎么想?”儿子沉默了一刻,作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结婚和不结婚,都是您的自由……”

  徐乃玉曾经设想过儿子的态度。一种,是直截了当说:我不同意。另外一种,是说:我不管,你爱结不结——实际上还是不同意,现在儿子采用了第二种表达方式。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下面的话:“可有一点,要是您真要结婚,您要对人家好一点,别让您和妈妈的悲剧再一次发生了。您的脾气急躁,您得改……”

  徐乃玉感动得差点没掉下泪来,他真想一把把儿子搂过来,不过积习束缚了他的双手,他只在心里大声叫着:“我的好儿子,我的懂事的、早熟的儿子啊!”

  轮到儿子问他了:“对她……我将来是叫妈妈还是叫阿姨?”

  他说:“随你。”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叫她阿姨,我觉得这样更真实。”

  尽管儿子在自己的再婚问题上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大度和懂事,徐乃玉思忖再三,还是没让儿子参加自己的婚礼。他太了解儿子了,他怕自己的婚礼刺伤敏感的儿子。

  婚后,妻子平时仍然住在娘家,只在周末和周日,才到位于海淀白石桥徐乃玉的那个一室一厅的家中来。这样安排,当然还是为了儿子。

  3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儿子和妻子的话都不多。而徐乃玉看得出来:妻子对继子努力履行做母亲的职责,儿子也对继母努力保持着基本的礼节。

  但徐乃玉仍然时时为儿子担心:单亲家庭的种种不正常的生活,给儿子的性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随着儿子的长大,这烙印必会对儿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影响。思来想去,徐乃玉认定矫治儿子这烙印的地方只有一个:军营。

  他自己就是当兵出身。1969年,17岁,还不到当兵的年龄,硬是自己跑到了招兵办公室,靠软磨硬泡穿上了军装。一趟军列把他和数百名青年一道从首都北京拉到了大西北的甘肃,靠自己的聪明、好强和苦干,在部队入了党。他始终认为,自己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的勤

  • 单亲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