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育挫折孩子的6个小细节(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04月26日 08:54:21 

  班里的值日分小组完成,组长因为她个子高所以分配她擦黑板,她又眼泪汪汪地要求妈妈去学校找老师,因为她觉得粉笔灰很讨厌,不愿意擦黑板。小组长为她调换了工作。事情虽然解决了,但女孩儿又为此感到闷闷不乐,觉得同学对自己不公平。

  要评三好生了,同学们都不愿意投她的票,爸爸、妈妈、姑姑、姨、舅舅……十几个人找校长理论。女孩儿更伤心了,觉得全世界都对她不公平……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抛开别的不谈,这个女孩儿的内心是快乐多还是不快乐多呢?

  愿望满足了会快乐。但是满足不了的情况更多。为了实现快乐人生,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肯于吃点亏。

  当然,如果确实需要照顾,可以向老师提出。但更多的时候,个体的愿望很难在集体中被一一满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平常心来对待了。像那个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的小姑娘,总是处在不快乐中,是很可怜的。家长要改变观念,让她吃点苦——吃点亏。只要无关大局,家长不必出面替孩子“出头”。

  例子:小A的眼镜被同学小B弄坏了。怎么办?小B赔。但如果是在大家踢足球的过程中被小B踢的球碰坏的呢?小A、小B都在踢球,对方是无意的,自己也没保护好,责任均等,各付一半。如果小B家不太宽裕呢?

  老话讲吃亏是福。为什么?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之一就是交换性原则:得到和付出平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斤斤计较、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令人不快;而宽宏大度、不太在意吃点小亏的人容易受人欢迎,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受欢迎是资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就事业、快乐生活的保障。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像眼镜事件,最初,小A的妈妈坚持要小B赔,不顾老师的阻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眼镜是最高档的,2000多块呢!不赔绝对不罢休!”老师反复地做了工作。小B的妈妈勉强同意把赔偿额降到了1000块。我听了这件事以后心情特别沉重。

  沉重的原因之一:中国人一向讲究“温良恭俭让”。可是现在的人们怎么了?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活动的时候,双方发生碰撞导致身体、物品(手表、眼镜)发生损伤是难免的。损失的承担一般视情节,由双方共同承担。小A、小B在踢球,小B不是故意伤害小A的,小A也有躲闪不及的过失。小A妈妈最初让小B家长全额赔付是不恰当的。即便是赔1000也还是太多。因为眼镜已经旧了,要扣除磨损使用的部分。老师把小B的家庭比较贫困这种情况进行了通报,小A的家长应该考虑这一点,适当降低所赔额度。但是小A的妈妈最终也没有把1000块钱的赔偿额降低。

  沉重的原因之二:小A有可能失去友谊。这件事本身并不大。但是,小A妈妈的厉害全班同学都见到了。从那以后,所有的同学都对小A敬而远之。小A孤独的身影只能徘徊在球场边。

  同学们还给小A起了一个外号叫“1000块”。

  友谊有多重要?对一个孩子来说,友谊就是他的空气。幼小的时候,亲子关系最重要,孩子最听家长的话;从小学中高年级起就逐渐被同伴关系所取代,孩子变得主要和同伴交流。缺乏友谊的孩子无法健康成长。有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在学校里没朋友而不愿意去上学。

  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大家重新接纳小A,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不大。

  从理论上讲,小A的家长违背了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不依不饶,连累了小A。使得大家因为惧怕惹麻烦,而疏远了小A。还是班主任老师有耐心,反复和家长沟通,安排小A做了很多为班集体服务的工作,带着小A一块儿和同学们玩。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使得同学们接纳了小A,不再叫他的外号了。

  沉重的原因之三:很多家长不知道,你要想害一个人,就放一颗计较的种子在他的心里。这颗种子会开出埋怨、嫉妒、愤怒等等丑陋的花朵。放一颗计较的种子实际上就是为孩子安了一颗不快乐的心。而一些家长往往认为替孩子出头,找回损失,甚至占点小便宜,是为孩子好。

  今年九月,北京市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方案中,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学分高达15分,语、数、外各科各占10分。合作、互助是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很难想象,一个斤斤计较的孩子会有谁愿意跟他结成小组。

  不仅眼前的学习需要我们讲求合作,未来事业的开拓同样需要团队的建设。这里有一个衡量标准的问题,失去的是一时的金钱、小便宜,得到的会是什么?

  总之,让孩子适当地吃点小亏,引导孩子多替别人想想,学着宽厚待人,孩子就会赢得拥有很多真正的朋友,拥有快乐的人生。

  细节三、被人欺负了,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使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学校不是无菌室。被人欺负是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受到欺负,心理上会产生挫败感。有的孩子会很沮丧,认为自己倒霉、没有用,把不良情绪淤积在心理;有的孩子自伤、自残,把怒气发在自己身上;有的会以暴易暴,自己或是召集一些朋友“教训”一下对方。无论何种方式,都会引发不良后果。挫折教育绝不是让孩子忍气吞声。被人欺负是个挫折,家长要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

  这个时候父母的职责:

  3C策略:

  Control(调整):调整孩子的心态。让孩子认识到困境不等于绝境。可以有身体的亲热、语言的宽慰。一定不要挖苦:你怎么这么笨,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啊!不要指责:一定是你招惹别人了,自找的吧!不要不理不睬:孩子哪有不受欺负的!不要替孩子出头:谁打的你,告诉我,我去找他(或找他爸)!

  可以说:“你很难过吧!我理解你。我很高兴你能告诉我这件事,说明你信任我。来,让我们想想怎么对付这种事。”

  Challenge(挑战):应看到孩子遇到了心理挑战。要和孩子一起研究应对的策略。比如教会孩子面对欺负他的人做到:

  警告“我警告你啊,别再这么做了!”;拒绝“我不干!”、“我不去!”

  求助:告诉老师、家长。

  在家里,最好由爸爸模拟欺负孩子的人,让孩子大声地看着爸爸的眼睛说出“我警告你啊,别再这么做了!”;“我不干!”、“我不去!”这些话。

  Commitment(承诺):通过承诺的方式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虽然你这次受了欺负,但爸爸妈妈觉得你处理得很得当。你没有打还过去,克制了自己的冲动。理智地向父母和老师求助。我们认为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