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看来,刚出生的宝宝除了哭,好像什么都不会。实则不然,虽然刚出生的宝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但宝宝清醒时,还是能够感受到各种声音的存在,特别是对于父母的声音,宝宝非常的敏感。因此,父母可利用一些语言游戏,增进和宝宝之间的感情,为启动宝宝的语言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0岁~1个月:多和宝宝说话。无论在宝宝哭闹或清醒时,妈妈都可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和他说话,如:“宝宝乖,不哭了,让妈妈抱抱宝宝。”“宝宝,我是妈妈,妈妈喜欢你,你是个乖宝宝。”妈妈耐心的重复这些话,给宝宝以听觉上的刺激,这将有助于宝宝日后早日开口说话,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1~2个月:用唱歌、逗乐等方式,促进亲子感情。父母可为宝宝朗读一些简短的儿歌、哼唱歌曲,从不同方位、用不同的声音,训练宝宝的听觉,让宝宝每次醒来都能处于快乐之中。
2~3个月:多和宝宝对话。3个月左右的宝宝,有时会发出“咯咯”的笑声,高兴时还能咿呀“说话”,此时父母应以同样的声音应答宝宝,和宝宝对话,使宝宝的快乐情绪得以充分的激发出来,这对训练宝宝发音,促进亲子间情感的进一步交流有极大的益处。
3~6个月:以游戏的方式叫宝宝的名字。这种游戏可以很好的训练宝宝对特定语言的快速反应能力,并让宝宝知道自己是谁。游戏的方法是,父母用相同的语调叫宝宝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叫到宝宝的名字时,注意观察宝宝能否回过头来,如果能,则说明宝宝对他的名字已经领会了。此时,父母可用激励的话语对宝宝说:“对了,你就是宝宝,宝宝真聪明。”如果宝宝没有反应,父母要耐心、反复地告诉他:“你是宝宝(或宝宝的名字),我是妈妈。”如果宝宝情绪不好,最后暂停此游戏。
6~9个月:多给宝宝讲故事。给宝宝讲故事,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与智力开发的好办法,虽然宝宝不一定能够听懂故事的内容,但他却可以从父母神采飞扬的表情中感觉到故事的吸引力。父母可给宝宝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故事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画册。在宝宝清醒时,一边翻给宝宝看,一边讲解图册上的画面,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言讲述,同一个故事,可以反复地讲。
9~12个月:教宝宝叫“爸爸妈妈”。父母可一遍一遍地教宝宝叫“爸爸”、“妈妈”,当宝宝说出“爸爸”、“妈妈”时,一定要亲亲他以示鼓励。之后,再陆续教宝宝“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等其他人称代词。
12~15个月:变化语调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辨识声音的能力,如,父母说“小狗汪汪叫、小猫喵喵叫”时,注意模仿动物叫声的语调有所变化,如小狗的叫声很亮,小猫的叫声很轻。父母还可轻声问宝宝:“小狗怎么叫?小猫怎么叫?”虽然这个时期的一些宝宝还不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但父母可先让宝宝感受各种动物的叫声及声调的变化,从高音到低音,从粗音调到柔和调,训练宝宝丰富的语言感知能力。
15~18个月:打电话游戏。父母可为宝宝准备几部玩具电话,并经常和宝宝玩打电话的游戏。爸爸妈妈拿着话筒对宝宝说:“喂,是宝宝吗?吃饭了没有?”注意观察宝宝的反映,宝宝若能开口回答,一定要多听宝宝说,鼓励宝宝说出完整的句子。
18~24个月:玩布娃娃,念儿歌、古诗。准备一个布娃娃,和宝宝一起给布娃娃喂饭、穿衣,照顾布娃娃。游戏时可带一起宝宝念:“布娃娃,起床早,太阳公公把他夸。乖娃娃,娃娃乖,不哭也不闹,来把饭儿吃。”此外,父母还可以游戏的形式,和宝宝一起念儿歌、古诗,讲故事,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具体实施过程中,父母应根据宝宝的实际发展水平,因势利导,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