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孩子的要素和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6日 15:56:16 

  移民北美以后,许多家长开始为孩子的教育发愁。特别是我们从中国来的第一代移民,在如何配合对于我们来讲比较陌生的教育体系,同时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使孩子能够在一个学校和家庭相辅相成的良好氛围下,尽可能多地利用学校因材施教的各种计划而茁壮成长方面,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无从下手。

  北美是孩子的天堂,是让孩子自由成长,还是尽早规划孩子的前途,因势利导,或者,把自己在中国所习惯的作法全盘照搬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哪种做法更好,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从跟踪成功地考入名牌大学孩子成长的轨迹来看,不成功的孩子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成功的孩子在高中阶段必定都具备一些必不可少的素养。

  人才培养就象一座塔,哪个宝塔尖尖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地方,在哪里学习过,可能会比常人掌握更多的技能,拥有更高的能力,和建立更广泛的人脉搏,对以后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机会。人生下来,除了有生理缺陷,基本都具有问鼎哪个宝塔尖的机会。

  你要吃那最大的果子,要登上金字塔的塔尖,相应你也要付出最多的劳动,因此,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课程设置。了解通向顶尖大学的途径是孩子和家长在孩子上高中以前就应当知道的知识,并提前开始规划。孩子进入高中以前要初步具备哪些素质呢?

  培养孩子的悟性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女儿李文长在美国,就是一个典型不听话的孩子。李敖先是晓之以理,把“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演绎得更加露骨,他说肯吃苦的人吃半辈子苦,不肯吃苦的吃一辈子苦,一辈子都会为衣食奔波。李文不听,高中没毕业就爱上了一个从东南亚来的移民,李敖只好诱之以利,说只要你上大学,多贵的学费都给你出,上本科送你一辆轿车,上研究生送你一辆跑车,上博士送你一辆大奔。而女儿是你不让我跟他结婚,我偏要结,高中一毕业就结婚了,不久两人有了孩子。

  李敖更绝,你上学,要多少钱都给,不上学,一个大子儿也没有。迫于生计,小两口子只好去餐馆打工,干最低级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李文突然悟出来了,“这难道就是我一辈子的生活吗”?于是,把孩子丢给男方,离了婚回到学校读书去了,读完学士读硕士,一直读完博士,现在移居北京当单身贵族。

  由此看出培养孩子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早一天开窍。有的孩子从小就懂事,善解人意,父母就省心多了。李敖本身就是一个开窍早学习上早熟的例子,从小就喜欢读书,藏书,买书,独立思考。高二就退学在家自学,考上台**律系,又退学,第二年再考上台独大历史系。

  如果李敖这样的奇才在美国就可能被一流大学拒之门外了。开窍早的一般女孩多一些,但往往太听话的孩子虽然长大不会有大起大落,却常常缺乏创造力,所以父母更应该在培养孩子的独自思考,创造力方面下些工夫。

  有的孩子悟性早,有的悟性晚,有的一辈子也悟不出来,但学习的黄金时间就那么几年,孩子一时还没有悟性怎么办?哪只好赶鸭子上架了,做父母的最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在后边推,一个在前头拉,否则,孩子觉悟的太晚,又拉下许多功课,尤其是在中国,恐怕就来不及了。

  孩子该逼的时候还是要逼的。傅雷家书中有一段讲的是傅聪小时候在楼上练琴,傅雷在楼下看书,一次他听见楼上琴声不对,象是在磨洋工,傅雷很生气,于是就把儿子捆在楼下的柱子上。可见傅雷也够残忍的,但是如果没有傅雷的严格要求,恐怕就没有后来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傅聪。当然,傅雷的做法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