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宝宝沟通密码 为亲子互动加分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4月23日 10:53:06 

  Part1 宝宝的沟通方式

探索宝宝沟通密码 为亲子互动加分

  沟通并非止于言语上的传递,任何一个眼神、姿势、五官变化,都能告诉对方自己目前的状态。对于学龄前的宝宝来说,父母不妨从他的脸部表情、手脚动作和声音来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

  1.脸部表情

  台湾松德精神科诊所医师黄惠琪表示,宝宝刚出生时,与外界的互动其实非常少,多借由视觉和听觉来接收讯息,有各种生理需求时都会直接用哭泣来表达,久而久之,当他发现只要一哭,就会有成人来喂他喝奶或是拍拍他,在学会说话之前,他便喜欢使用“哭”这个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过,相信有些父母也曾看过宝宝皱眉或是突然露出微笑的表情,认为宝宝可能觉得困惑或高兴,但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这些脸部表情都不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父母也不必认为宝宝皱眉就是代表心情不好。

  2.手脚摆动

  未满3个月的新生儿,如果出现自己挥舞手脚、抓四肢等碰触身体的行为,其实不具有和成人沟通的意义,到了3~6个月,宝宝才会渐渐发现自己舞动四肢时,成人会有惊奇、愉悦、语调上扬等反应,这将进一步刺激他重复这些行为,之后他们情绪激动时,也能自然利用手脚配合较大幅度的摆动。黄惠琪医师也补充说明:“如果要增加宝宝的手脚敏感度,避免抓伤自己时毫无感觉,父母应定期帮孩子修剪指甲,且尽量不要为他戴手套,以免宝宝的双手无法感受到软、硬、冷、热,导致敏锐度下降。”

  3.发出声音

  宝宝出生后,除了哭泣和露出无意识的微笑之外,一般到了4~6个月的阶段,因喉咙肌肉逐渐发育成熟,有些孩子开始会出现“咯咯”的笑声,久而久之,当大人因为他的行为而露出笑容或是跑来与他玩乐,宝宝就会模仿成人抑扬顿挫的语调,让笑声的音频更加丰富,使这些笑容和声音具有沟通性质。6个月以上的宝宝,会对身边的玩具或物品出现喃喃自语的声音,就算没有成人陪在身旁,也能自得其乐,代表宝宝开始想主动接触外界。

  Part2   0~3岁之间的语言发展

  宝宝从刚开始只会哭和笑、呀呀学语、再到语言爆发期与语法构成,过程约历时3年,爸爸妈妈不妨了解在这3年之间,宝宝如何循序渐进构筑出一套完整的语言发展模式。

  准备期(10个月以下)

  针对10个月以下的宝宝,黄惠琪医师将其细分为4个阶段逐一解释:

  刚出生:刚出生的宝宝都会大哭,且节奏有时单调、有时特别大声,但不代表他的心情不好。

  2~4个月:爸爸妈妈开始会听到宝宝出现“a、i、u、e、o”等元音,但对宝宝来说,这些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发音,仅止于开口练习发声的用途,也是他们探索自己的一个正常过程。

  4~5个月:宝宝笑的时候会出现笑声,且因为喉咙肌肉发展成熟,开始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及声音。

  6个月:此时宝宝已学会用眼睛辨认陌生人和主要照顾者的脸庞,也能发出类似英文字母“f、s、d”等子音,爸爸妈妈能听出宝宝的声音有不太明显的语调高低。不过,如果听到宝宝好像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并不代表宝宝学会叫人,而是因为他在练习发音的时候,凑巧发出同音字。到了8~9个月,宝宝的音调大小、高低,会越来越明显,且能模仿大人说出一些简单的单字,但仍不知其意义。

  第一期(10~18个月大)

  黄惠琪医师表示,宝宝成长至此阶段,已能够将语言和动作进行象征性链接,例如爸爸妈妈告诉他“Bye Bye”,他就知道要挥手;说“不行”的时候,他也能跟着摇头。如果家长手指着窗外,他的眼睛会自然往外看,虽然还不太会说话,但能够看懂或听懂家长的眼神、手势、语调,来进行视觉的转换。

  此时宝宝已经能看着妈妈叫“妈妈”,不像准备期只能根据成人的哄诱来发出类似却不包含任何意义的声音。

  第二期(1岁半~2岁)

  宝宝未满1岁半之前,为了学会说出一个词汇,必须经由成人在他面前复诵数周(甚至是好几个月),才能将词汇与人、事、物进行结合。不过,宝宝1岁半之后,不少家长会发现宝宝学习语言的速度突然变得很快,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且说出几十个简单的词汇,因此也能称之为“语言爆炸期”。

  黄惠琪医师指出,早在1岁半之前,宝宝已经听得懂许多单字,但在还没学会如何正确咬字及发音前,无法开口直接与成人沟通,因此理解的词汇比能说出口的单字,大约多了5倍以上。

  第三期(2岁~2岁半)

  宝宝在此阶段的沟通方式,多为“鹦鹉式的仿说”。黄惠琪医师表示,宝宝2岁以后,除了能够快速累积以往所学到的单字,听到旁人说什么,也能够跟着复诵,但不见得知道所有物品的正确名称,也无法在看到汽车的当下,就马上指着该物说出“汽车”两字。

  • 亲子互动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