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游戏先行(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10月10日 11:23:53 

  3、本体感失调

  主要症状

  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

  做事拖拉、磨蹭。

  语言表达能力差。

  缺乏自信、消极退缩,

  不敢表现自己。

  花式拍球游戏

  给孩子一个皮球,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比如,对3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

  此外,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说图游戏

  和孩子一起看一幅图画,然后把图盖上,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副图,说得越多越好。孩子说完后,再让他看看图,找出他没有描述出来的细节。然后,再让孩子利用这副图编一个故事。

  无论孩子讲得怎样,都请你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的细小进步,鼓励他,表扬他,让孩子自信起来,逐渐学会准确地表达。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他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他的需要和感受。

  “主人翁”游戏

  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样家务,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的眼、手、脚、脑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让孩子长期承担一项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摘菜或者给花浇水等等,这不仅是锻炼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游戏外,玩滑梯、跳绳、踢毽子、游泳、跳房子、滚铁环和捉迷藏等游戏,都对孩子感觉统合发育非常有益。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参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训练计划。

  专家档案

  王和平:华东师范大学运动生物化学系硕士、从事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训练。

  面对面TALK

  看!游戏也能治病

  看了上面这篇文章,是不是觉得游戏的力量非常巨大,轻轻松松就把孩子的病治好了。其实,游戏不仅可以治疗感觉统合失调,而且还能治孩子的“心病”呢!

  日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记者了解到了一种更为方便有趣的心理问题治疗方法——游戏治疗法。这里面究竟有何奥秘呢?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香港儿童教育专家潘伟智博士。

  Q:为什么要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采用游戏治疗而不用普通的治疗呢?

  A:因为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强,面对医生或者老师时,很难准确地表达出他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所以面对面的治疗方式有时并不适合孩子。

  此外,与医生或者老师、专家面对面交流,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病人,是非正常的、有问题的,这种感觉非常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让他排斥心理辅导。

  游戏疗法就不同了,在治疗过程中孩子是完全自由的,没有人会去盘问他内心有些什么问题,治病的过程就如同玩一场游戏,他可以选择玩什么游戏,怎么玩,和谁玩,情绪上不容易受到影响,也不会对治疗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Q:那么游戏治疗究竟是怎样一种方式呢?

  A:游戏疗法主要针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大大小的心理问题,建立一个游戏的平台,在各种有趣快乐的游戏中用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孩子的问题,创造一个欣赏的环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感觉是被别人尊重的,以此帮助他们再次抬起头来,获得自信,变得快乐、开朗。

  Q:这些游戏和普通游戏有区别吗?

  A:区别不大,只是针对性更强一点。我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选择一些游戏让他参加。比如有的孩子情绪很压抑,我们就会让他去打打沙包,把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有的孩子很内向,就让他去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游戏,让他在集体中交到朋友,放开心胸。

  Q:孩子对于游戏治疗有什么反应呢?

  A:我在香港曾经给许多孩子进行过游戏治疗。许多孩子后来都会主动来找我,或者自己到游戏房玩耍。来治疗时也会高兴地对别人说“我今天又要到伯伯那里去玩了。”心理上没有负担。

  Q:健康的孩子偶尔也会遇到问题,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A:当然可以。好的游戏对孩子是没有害处的。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只是当孩子碰到问题时,需要大人在游戏过程中给他更多正面的引导。

  Q: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对孩子进行游戏治疗吗?

  A:如果孩子的问题比较严重,当然需要专业人士对他进行治疗。但如果只是正常范围内的小问题,父母和老师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Q:那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A:●在孩子玩的时候,做一个好观众,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

  ●做孩子玩游戏时的“拉拉队”。

  ●热情参与孩子的游戏。但是有一点请记住,在游戏中,孩子是导演,父母只是演员和追随者,必须听从孩子的指挥,切忌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

  ●努力使孩子做游戏时处于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这不是刻意营造的,是自然的,但又是安全温馨的。

  ●对孩子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鼓励。

  ●对游戏中孩子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正面的、积极地回应。

  这些原则并不仅仅适合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多多参与孩子的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交流。这不但可以让父母尽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对他进行疏导,甚至可以避免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 感统失调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