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动作能力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6日 20:37:52 

  感觉动作能力由许多不同的能力构成,从婴儿一出生起,就开始了种种感觉运动。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感觉运动。我们可以把感觉动作能力的训练分为如下几种:

  1. 大肌肉动作(肌力)

  该训练包括翻滚、爬行、单杠、双杠等项动作,肌力的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生理的发展与控制,使儿童的身体肢干变得更有力量,旨在锻炼肌肉张力、动力与耐力。

  肌力的训练并不是仅仅训练儿童有力气而已,还要增加其对不同力量的控制能力。只有轻重控制自如,动作才能灵活,使用各种类型的笔写字时,才不会有折断、笔心缩回笔内、戳破纸张、下笔太轻或太重等现象。

  2. 节奏与韵律

  主要训练儿童拍球与跳绳、跳弹簧床,使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动作更为精密与敏捷,通过这些训练,儿童能在手、眼、脚的配合与协调方面大为加强,在动作的速度、方向、力量与变化等方面,也会更加成熟。节奏与韵律提高之后的孩子,会显得更加成熟,动作与举止上显得更加优雅,做事情也会比以前更为从容,更像一个大孩子了。

  这种节奏感的训练,对以后语言及音乐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3.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个体对抗地心吸引力,维持自身动作与稳定灵活的一种动作能力。主要是训练儿童在平衡木上前行、倒退、做各种姿势与动作,或者训练儿童单脚跳、用足尖走步、旋转身体等。平衡能力提升还有助于个体对各种感官信息的接受,因为外界物理世界的信息往往是通过平衡器官(前庭)的统合而传递到大脑的。平衡能力提高后的儿童会变得注意力更为集中,多余动作减少,记忆力也比以前有所提高。过去的一些传导不到大脑的信息,现在能传到了,儿童变得比以前更加敏捷。

  平衡能力的提高还会有助于垂直感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儿童的书写,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

  4. 方向感

  个体的运动固然有赖于其肌力、平衡作用和协调性,但如果无容身的空间及没有容身之外可供动作的空间,则运动的现象无由产生。因此,应当训练儿童指认方向,辨别左右的空间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儿童指认上、下、前、后及左、右手足的各种动作的配合及丢接球,达到培养方向感的目的。

  方向感强的孩子,做事情有条理,有顺序,动作自如,对物体的位置常有确切的把握。他们能以自我为中心,认识物理世界,在陌生的地方不易丢失。方向感的培养与训练还有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儿童的空间知觉与空间推理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有了方向感的儿童,书写时笔画顺序能够一致,不会有偏旁部首左右颠倒的现象。在语文的理解上,也因为有方向感,才不会语无伦次,杂乱无章。


  • 感统失调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