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觉统合失调——现代都市儿童的“流行病”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认知能力
感觉统合学习贯穿人的一生,每个孩子都需要,感觉统合不足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症状不明显,可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方面就可能会显得有些笨拙、人际关系敏感、社交能力差、害羞退缩、心理素质差等等,这些现象往往造成高智商、低情商、低成绩,让家长和教师非常操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许多不满意的事可以重做,唯有感觉统合不足的现象不能,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最佳训练时机将遗憾终身、无法弥补!
人的各种感觉系统,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必须被统合起来才能使人完整地认识外界。但近年来,大城市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它几乎成了“城市儿童的专利”。这是为什么呢?
1 在孩子最需要受到感觉刺激、让各种感觉相互配合、协调的时期,缺乏合适的训练。比如对10个月的孩子来说,需要通过爬行来锻炼注意力,训练颈部肌肉的力量。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就有可能影响他的感觉发展。
2 孩子看电视过多也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因为在看电视时,孩子往往只利用听觉信息来解决问题,视知觉方面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3 很少在大自然中玩。过去的孩子经常在野外奔跑,感觉自然得到开发,根本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而现在这种机会大大减少了。
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些问题——写字的时候经常漏掉笔画而自己不知道?对老师的提问总是“听而不闻”?上课时,看了几分钟黑板,就要东张西望?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也许你认为这是孩子不认真造成的,但有些情况下,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是因为他身体的感觉器官协调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统合失调”。
二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5个特点
如果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动作不灵活。比如有的孩子不会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会翻跟头,有的不敢登高、荡秋千等。
2、多动,但没有动作技巧。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常常会在上课时乱动,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像有多动症一样。
3、不喜欢被触摸。许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平时不喜欢洗澡、洗头和剪头发,有的孩子甚至连换衣服都排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触觉防御过强。
4、过于胆大或过于胆小。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要么胆大卤莽,经常玩危险的“节目”,不计后果;要么胆小腼腆,上课不敢发言,害怕老师,不敢与陌生人接触,内心十分紧张。
5、发音不清晰,语速慢。由于感觉动作功能落后,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出现说话慢、不能准确发音、不善于与他人交谈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单凭这些症状并不足以证明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因为其他一些疾病,如多动症也可能有类似症状,所以不能妄下判断,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现,一定要带他去医院或者权威机构进行检查。在确诊前,请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帽子,给他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就算孩子真的患有感觉统合失调,也请你不要在人前人后,特别是孩子面前说他有病,给孩子压力,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不正常的。
三 游戏治疗“感统失调”,让孩子感觉更好
如果孩子患了感觉统合失调,一般3岁左右就会有所表现。经常细心观察孩子,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对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正,最有效的时机是小学三年级以前,而且年龄越小越有效。请放心,感觉统合失调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的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和训练,这是你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过程还可能充满欢笑哦!
与其他疾病的治疗过程不一样,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常常通过游戏来完成,就算是在家里也一样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感觉统合训练一般都要坚持2~3个月的时间,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玩这些游戏,它们同样会对他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作用。我们更希望感觉统合训练成为一种观念,渗透到每个孩子的生活中。所以,和孩子一起来玩玩这些快乐的“治疗游戏”吧!
1.前庭功能失调
主要症状: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然已经看到了桌椅、门墙等“障碍物”,却仍然会撞到。
认知能力
用一块大毛巾把孩子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侣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拉动毛巾,使孩子随着毛巾摆动。同时可以让孩子拿着小球,一边摆动一边向固定目标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