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校,非特定模式下的教育(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6日 10:35:54 

美音乐、非洲音乐、东方音乐,从年代讲,分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而古典音乐中又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德国民族音乐。

  第二、重视人文性、富于理想色彩。如果仅从社会的职业需求这一“现实功利”因素来设置课程,那么,像宗教、拉丁语等课程几乎没有设置的必要,而历史、政治、音乐等学科也没有必要那么重视。但这些学科知识能厚实底蕴,滋润心灵,对人的文明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人性的厚重与觉醒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拉丁语为例,近代以降,随着各国民族语文的兴起发展,拉丁语被封尘在历史的故纸堆中。然而你千万别小看它,拉丁语是欧洲诸多民族语言的源头,学一点拉丁语有助于学好民族语言。再说,作为曾经的“世界语”,欧洲文明的许多文化宝藏都以拉丁语为载体,懂一点拉丁语有助于提升人的文化修养,成为气质高贵者。近代以来,许多对人类文明有突出贡献的欧洲人,如笛卡儿、牛顿、伏尔泰、康德……都深谙拉丁语。不记得哪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如果要为理解我们自身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贡献智慧,就必须了解和熟知一些貌视无用却极其崇高而神圣的先辈遗产。我想,对于德国的教育来说,拉丁语就是这样的遗产。

  第三、关注特殊群体。学习指导和就业指导是宁芬堡中学的特色课程。以前者为例,在五六年级开设,目的是让十一、二岁的孩子适应中学生活。内容包括怎样集中注意力、进行团队合作、发现自身长处、独立获取信息等。该课程对帮助孩子摆脱“转型”困境、实现持续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机构设置十分简单,根本没有我们中国大陆的学校那样通常设有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之类的机构,也就没了印在我们脑海中的“中层”一词。整个学校只有正副校长各一人,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其作用有点像国外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其余便是专任教师。因为是私立学校,宁芬堡中学还设有一个董事会,其成员由慕尼黑市那些喜爱孩子、热衷教育、富于人道情怀的社会名流组成,董事长奥特芬·凯伯先生(法学博士,巴州著名职业律师,有自己的事务所,同时还是慕尼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兼职法学教授)。董事会的功能主要是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孩子发展,而不是把孩子和家长当奶牛,设法从他们身上“挤奶”。

  开放式教育

  大概是由于体制和文化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各类各级学校都设有班主任一职。在我国的国情下,这个职务自有它的合理性,但其弊端也常为人诟病。笔者也是班主任,以我之见,班主任如果无法从生活、学习和文化层面对学生进行切入人性需求的引导,那就有“误人子弟”之嫌。只有“教学班”,没有“行政班”,因而也就没有了“班主任”一职。这是西方国家班级组织与我国的明显不同,宁芬堡中学也不例外。

  没有了班主任,怎么组织学生?由于他们是按照课程来组织学生的,必修课基本按年级上课,因为可以选择教师,上课时,学生们只要跟教师走便是。选修课则依照自己申报的课程和写有时间与地点的课表走。这种制度设置不能说没有一点弊端,但它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没有了班主任“保姆式”的监督和约束,学生必须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和自治力来遵守课堂秩序,掌握学科知识,这为未来的大学学习打下了基础。其次,由于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个相对流动的群体中,这给了大家更多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要求每个学生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这种频繁交流能在保持个体独特性的同时,比较充分地分享他人的知识、经验和思想。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