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德”为先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1日 09:22:30 

    ——开发运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的探索和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所有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与和谐,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学“做人”。家庭教育,同样以德为先。在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在思想品质上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幼儿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越明显,这在客观上是由血缘关系、物质生活依附等特殊关系所决定的。家庭教育这种“先入”式的影响,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

    父母虽然看着孩子长大,对孩子的各方面都了如指掌,但这只是一种感性的了解。由于缺乏心理学、生理学等科学知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尤其是品德、习惯等形成方面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正因为如此,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发家庭资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一)利用家庭节日对孩子进行关爱长辈的教育

    家庭的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家长应充分地加以使用。

    1、利用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

    许多家长都会很风光地为年幼的孩子庆贺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日抛在了脑后。事实上,这种做法容易催发孩子唯我独尊心态的萌芽。我们要重视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意识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明白过生日不是他们的专利和特权,从而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2、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

    利用这些独特时机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使他们能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长辈的辛勤劳作。比如,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父亲可向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并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场所去参观,使其深切地认识和体会父亲工作的勤奋与辛苦,学会关爱父亲;在“重阳节”到来之时,父母可以通过谈话等形式,让孩子知道人年纪越大,体力就会越弱,身体就会越差,并进一步引导孩子要尊老敬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照顾和帮助。

    3、利用一些特殊机会

    通过婚礼、葬礼、婚典纪念日、祭日、“清明节”等特殊机会,对孩子进行“情”的教育,使他们既感受与亲人团聚的乐趣,也体会亲人离去的孤独,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情感的健全发展。

    (二)通过家庭结构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的教育

    家庭结构是组成家庭的各个因素之间较为稳固的联系,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模式。美国学者波沙特提出了家庭人际互动定律,即家庭内部人际关系构成的总数为(n2-n)÷2(n为家庭人口数)。由定律可见,家庭人口数和家庭人际关系成正比。家庭按人口结构可分为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

上一篇:育儿经49条
下一篇:使孩子聪明十要点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