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扩大家庭(由三代或三代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家庭)、祖孙家庭、寄养家庭等。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扩大家庭,要发挥人口数量多、成员辈分多、人际关系复杂、人际互动范围大等优势,帮助孩子掌握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技能,提高社交能力;而核心家庭,要注意弥补人口数量少、成员辈分少、人际关系简单、人际互动范围小的不足,经常带领孩子走亲访友,增加与亲朋交往的机会,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培养社交技能。
(三)运用家庭设施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美国专家通过对456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可见,家长从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非但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而且还有害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苏城79%的家庭都拥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及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完整的生活设施,便利的生活条件,为家长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家庭设施,支持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孩子为大人服务,做父母的小帮手;引导孩子为家庭服务,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运用社区资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一)善用邻里资源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会为孩子树立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对待朋友的榜样。
1、利用串门互访机会,进行礼貌教育
邻里之间友好互助,相互走动的机会就会增多。利用串门互访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学做“好客的小主人”、 “文明的小客人”;学会友好的招待客人、热情的与人交往;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2、倡导邻里友好小组,培养合作分享品质
邻里之间宽容大度,交往活动就会顺利快乐。邻里可以自发组成友好小组。比如每家可以轮流做东道主,给孩子们提供活动的空间,每个孩子 可以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双休时,每户家长轮流做导游,带领孩子们外出游玩。在活动中,谁家的孩子出现了 什么问题,遇到了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商量,寻找解决的办法。良好的氛围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分享品质。
(二)巧用小区资源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几乎每个小区都掩映在美化、绿化的环境中,小区内的健身区和锻炼区及小区外各种场所和设施,都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资源。
1、利用超市,对孩子进行自控自制教育
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可以告诉他们:超市的物品要轻拿轻放,不想要的东西应放回原处,看到好吃的食品不能拿来就吃,看到好玩的玩具不能拆开就玩。有机会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币,或规定只能买几样东西,使其意识到人的金钱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