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物(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8日 00:07:50 

。这是个复杂的过程,有记忆,有对比,有分析。不求孩子思考的程度,只要他明确了寻求参照物的要求,只要他在以后的选取参照物的过程中都有了这个思维过程,就收益良多。

   有了参照物的概念,就可以开始逻辑递推的训练。在生活中学数理就是想去掉枯燥的数理算式。“A = B,B = C,则A = C”这样的式子当然不该出现在幼儿数理教育中。但日常生活中的逻辑递推场景就不是那么好寻找。

   比如:

   盆子比桶装的水多,桶比杯子装的水多,盆和被子哪个装的水多?   小黄比小黑高,小黑比小红高,小黄和小红谁高?设这的人名都是小孩子生活中真实的小朋友。

   小黄和小黑一个班,小黑和小红一个班,小黄和小红是不是一个班的?......

  小朋友回答这些问题绝大部分都不会去用递推的思想,直接对比生活中的实体。盆就是比杯大,小黄就是高,他们本都是一个班的。要想达到锻炼逻辑递推的目的,就必须让孩子没有直接对比的条件,但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条件很难满足。设计这类的场景要费心下点工夫了。

   这里举个示例:

   孩子捡了片叶子:“爸爸,这是哪棵树上掉下来的?”

   爸爸:“爸爸不看也不知道的,你去每棵树下捡片叶子来。”

  孩子:“我捡来了。”

  爸爸:“你看哪片和你手上的那片一样。”

   孩子:“这片,这片叶子和它一样的。”

   爸爸:“这片叶子你从哪棵树下捡来的。”

   孩子:“那棵数。”

   爸爸:“那你手上那片叶子是哪棵树上掉下来。”

   孩子:“那棵树。”

   爸爸:“好,我们走过去仔细看下,看会不会是风吹的。”.....

  通过树下掉的叶子和手中的叶子对比来确定是哪棵树上掉的就是逻辑递推。这样的场景说难找也不难,只是相对而言稍微需要费点心神,去分析孩子有没不经过递推直接对比的可能。比如推断树叶这例子在树上叶子很多很底,易于分辨的场合就不适用,孩子就可能会直接对比。   参照物概念发展到作为一个恒定的参照量时,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度量”,米,平方米,立方米,斤,公斤,都是度量。在前面路径与图形的讨论中,基本没有引入定量分析的内容。唯一算的上定量分析的就是把路径划分成一组格子排列,用数格子的多少来判断路径的长短。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度量的概念,度量就是为了方便测算交流而采用的一个恒定的量,用考察对象和这个量的比值把具体的实物的量传化为数以方便分析和交流。可以看到,度量的概念建立的基础是熟悉了等量关系,并要求有一定的算术能力。对幼儿来说要求过高。

   不过,度量的概念确立是进入广泛定量分析领域的前提。在5,6岁后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度量的概念。在幼儿阶段提度量和小学乃至以后提度量不一样。不要很在意度量的严谨性科学性,只在于让孩子理解用一个恒定的量去测算和表示原先他无法表示的一个量的方法与好处。在幼儿这,度量可以是个广泛的概念,和平常严谨的度量概念不同。比如货币就可以成为一个度量,孩子会说“我今天吃了一块钱的糖。”“我吃了两块钱的。”一块钱能买的糖的量就型成了一个度量。不要因为不科学性去制止他,要鼓励他,自己和孩子交流时也可以采取他所创造的度量。自己还要引导孩子运用他目前知识能掌握的度量,比如一勺,一杯。这可以让孩子早点接触到定量分析。必须说的是,定量分析是个枯燥的领域,让孩子接触也是开阔视野,至于达到什么程度,不要设立任何要求。

   &

上一篇:路径
下一篇:得了孤独症 父母怎么办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