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现在他一回家我们就让他玩,人生不就一个童年吗,该好好珍惜。况且,现在都学了,上小学学什么呀? 耿妈妈:家长自身素质一定要提高。要真的是神童了——虽然几率不高但也是存在的,孩子的发展就需要一种更适合他的教育环境,如果家长不懂怎么教育,岂不是把孩子耽误了?而且家长也不能只寄希望于老师啊,自身素质一定要提高。身边有些家长挺盲目,不知道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整天跟风学学这、学学那,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超常儿童该有怎样的未来?
施建农:超常现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最初少年班的开办到中学、小学超常班以至如今的幼儿超常班,超常儿童教育差不多是每十年一个台阶。为什么我们一直探索这种模式,因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和现实都进一步证明,超常现象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适宜的教育和引导。终究是否能持续接受超常教育要以孩子的现实状况为主,家长不能施压。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还是能有这样的机会。
不过,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形成了良好的身心素质,奠定了好的基础,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即使进入普通班他也一样会发展得很好。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不论超常与否,只要在学前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了积极健康的情感,兴趣广泛而且主动探索,那么他就会很好地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赵忠心: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在神童里边,绝大多数的孩子最后是走这么一个路子: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就成庸人。被称为“神童”的孩子是有压力的,压力来自于成人世界,成人的心态。如果成人和家长的心态平衡了,他们也不会有这种心态。比如很多人知道了,你的孩子进了超常班,人们就会一直以一个超常的概念看他小学是不是还优秀,中学是不是还优秀,大学是不是还优秀,如果有一天他不优秀了,你能接受吗?孩子被选进了这个班,只是在成才上具有可能性,而不是保证有这种现实性。所以我有一句话要送给家长:希望你的孩子以他最好的方式来发展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侯爸爸: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么淘气的孩子如果在某些学校肯定会是被老师批评的主要对象,所以我觉得应该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回想我小时候,老师讲的数学题我很快就明白了,可是有的同学就是不明白,所以老师只能反复讲,那我就只能陪着,你说这不是很耽误时间吗?所以我觉得超前一点的孩子还是应该有适合他们的教育和环境。
当然,我也不会强迫非要选择什么跳级或上超常教育班,一切顺其自然吧,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给孩子太大压力。
怎样解开我们的神童情结?
赵忠心:我们可以发现神童,但我们却创造不了神童。有些人宣称能把普通孩子打造成神童,这是犯了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你只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给他最适宜的教育,顺其自然发挥他最大的潜能。如果面对一个处于常态水平的孩子,非要把他强化培养成一个什么神奇人物,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说神童是可以培养的,那为什么只是某个家族偶尔出现一个神童却没有一连几代都出现神童的例子?我研究古代神童的历史,还没有发现相关记载。老卡尔威特培养出了神童小卡尔威特,那他为什么不多培养出几个来,成为“神童世家”,为什么就只这一个?我跟好多家长有接触,家长都领孩子让我看,说我孩子有多聪明,我就跟他们讲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神童。你们是坐井观天,比你们的孩子聪明的多得是。神童情结很可悲。
所以家长们要有一个清醒认识,那就是用平常心来看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过高期望,从而给孩子莫名的负担。曾经是神童,长大不一定能成才;不是神童,长大了也不一定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